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12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生命化教育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篇1)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过:“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我很赞同这句话。自从我能够阅读开始,书就会在我需要的时候陪伴着我,不离不弃。今年暑假我又意外地拥有了一本好书,那就是王登峰和陶继新合著的《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有关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方面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深知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了解一些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所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最吸引我的是第二板块中的《提升境界安顿心灵》。在这里,陶继新老师说:“没有认真诵读经典之前,我的心很不安定,比较浮躁,心情也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左右,诵读经典之后,我知道,要想安顿心灵,就要好好诵读经典。”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也走过了这样的心理历程。那时我对很多事情产生了怀疑,对前途感到渺茫,似乎看不到今后的路,心里装满了对追逐的疑惑与绝望。这种情绪流露在我的文章里,被一个博客朋友捕捉到了。他说:其实没什么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也很容易,你一年读15――20本经典名著,你的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书目,例如《中华经典随笔》《傅雷家书》《我们仨》写在人生的边上等很多名作。就这样且读且聆听,我的心灵种满了庄稼,杂草自然就少了。每每捧起一本好书,或者聆听一段智者的讲座,很快便能让自己驶进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功利之心顿失,浮躁之气远遁。将自己融入自然和人文风景之中,感受那份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快。

我终于清楚地知道了,我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和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正应了陶继新老师所说的,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生命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那个一度曾经怨天尤人的我,现在变得更加从容、坦荡了。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会淡然面对;当我遭遇波折的时候,我也将视作生命的本然。从此可以守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平静、愉快地在生命常态中行走!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篇2)

二教育是慢的艺术

以前经常听到老师评价学生,看着平平甚至愚钝,如何对待这些学生,生命化教育教会我另一种关注方法,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具体的人给与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耐心、敏感、克制和清晰的界限感。同时,他应该有乐观的态度和积极适当的行动能力(一种现场智慧)。

我希望我能提醒自己不时保持这样的状态。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让自己进入常规生活。学会发现,设身处地思考,多思考,多尝试。也许我们会为许多教育问题感到痛苦和愤怒,但不要偏执,有期待,但不要狂热。从现实出发,思考大问题,做小事,从我们能做的,能改变的,能尝试的,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教书育人,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更要有教书育人的工作。给自己的一句忠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能力低下的老师。

三生命化教育的理解

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生命教育,很多教育实例给了我很多启示。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共同润泽和成全。

生命化教育在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生命教育要求关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差异,努力实现生命的不同发展目标。要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完成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入手。

肖川教授曾这样说过“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即使这样做是无害的,但由于缺乏对人特别是儿童的高度尊重,这种态度会显得过于强硬,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支配和控制的力量。”我想要从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让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开心,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知识的动力。

在爱的氛围中,我们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做到心平气和、从容不迫、态度端正,一定要向孩子们放射出最美、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新知识,在和谐中成长,真正把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篇3)

近阶段,我读了《生命化教育》一书,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当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多数偏离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而衍变成知识的教育、物的训练和工具的锻造,而唯独不是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润泽孩子的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多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就都好。分数,似乎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偏重智力教育,事实上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倾向,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永无止境的练习,压苦了无数的辛勤园丁和莘莘学子。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然而,这并非是抵触所有的练习和考试,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在学生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没有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就难以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耕耘得以收获时,学习的快乐才会真正感受到。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让孩子主动学习,让生命成长自觉很重要。从被老师、家长强迫成长,变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不再是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去做练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不苦。我认为成长应该是孩子自主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也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为家长,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做榜样。我们的教育应该滋养孩子的德行,强健孩子的体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美好的人。在学习中,让孩子既看到学习的实在价值,又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爱生命,并能接受挑战,更好地生存。一个家长,最大的修炼,是培养自己爱自己、爱生命的热情,以此影响和带动孩子,去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本能和希望。

建立共同体,老师、家长、孩子成为共同体,在班级里,在群内,一个影响一个,彼此互相学习,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进一步向老师学习,向其他家长学习,针对孩子的潜能,遵循孩子的个性,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为他们加油,和孩子共同成长。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篇4)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二、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这也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终极目标: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

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化教育也强调方法,但强调的是方法要随顺人性,方法要针对生命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方法一定是开放的、灵动的、因人而异的。也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来自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的反思。教育的智慧也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来自于他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过急与妄下断论都可能使教育变得粗糙、生硬与武断,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所以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

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中,我们重点不在于给教师作具体的教学指导,而主要是理念的传播,鼓励教师的实验与自我反思,用完整的生命观来看待课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在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境界。

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

这里我还是引用黄克剑教授的表述,他提出:“生命化教育是以心灵之觉为它的韵致所在的,因此,它的主导途径便不在于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而在于通过范本的直观达到心智的开悟。”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道理上的那种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这种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换句话说,是生命化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篇5)

生命化教育

读张文质的《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

今天教育最困难的是今天的教育是不合理的。如果今天的教育讲道理,你就容易从身边的人谈起,你就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起,从陶行知谈起,甚至从孔夫子谈起。但是今天教育看重的是最后的结果,只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有时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有可能是病态的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的教育,也可能是使教师、学生极其痛苦的教育,也有可能是过了若干年以后你发现是很荒谬的教育。

一位美国学者说,他对中国教育最大的担忧是,中国对早期教育投入过多影响了中国的后续发展。从教育学上可说:早起教育投入过多,其实是学业枯竭阶段,最优秀的小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可能是初中的差生,而有的初中一天上12节课培养出来的优秀生,很可能是高中的学业枯竭者,那些所谓县中最优秀的学生可能是大学学业枯竭生,但严重的是,这种枯竭是一种生命的枯竭,期盼的枯竭,梦想的枯竭。

这种枯竭在短期内很难对他做评价,只有从他生命整体上你来回望,对他一生的发展是有很大问题的。【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因此,生命的教育最终应该回归到个体,没有个体,没有教育的美丽风景,没有个体,没有学校的美丽风景,回归到个体,就回回归到更多的可能性。

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大陆借鉴台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于90年代末传入大陆。也就是说,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生死教育,是生命、生存和生命的集合。中国大陆的代表是刘济良、郑晓江等。

1993年5月,张文质受《教育评论》之托,对黄克剑作了一次以"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为题的访谈。黄克剑先生提出教育是实现人的主题,是生命教育的萌芽。

上世纪90年代,张文质先生从两个核心点提出了对教育的关注。首先,从人性的角度看,教育充满了批判一是和现实忧患。二是孩子上学后,他以一个民间工作者的身份,对教育的关注真正回到田野上来。

通过对孩子课堂生活状态的感受,张文质对教育的关注与生活教育有一定的契合:“我认为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必须回到孩子是否快乐的基础上来。"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它以生命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促进生命的发展,增强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教育人们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用于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珍惜生活,尊重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生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回到中国的语境,回到教育的立场,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个人。"这是"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前提和依据。

基于此,张文质对学校现行课题有如下的观察和反思:"我们更多的是在一种大一统模式底下,更多的落在操作层面上的一些所谓改革经验,这也使得现有的评价机制之下,学校的实验,确实都比较关注来自于管理部门、特别是上级有关领导的评价。这一点极其有害,极易扭曲教育的初衷。

“忘记生命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忽视生命是教育最大的失职和不幸。他曾经写道,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都更神圣,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和幸福的可能性。

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生命具有惟一性,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归依。他接着说:生命既是神秘、永远不可能被穷尽的,生命也总是"现在""当下",是我们肉身所有幸福的依据,生命使教育成为可能,变得丰富与不可思议,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他的话让我们记住,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一切因为活着,所以只希望活得更好,生活得有限促是我们行动,活着的意义就是我们生命的价值。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点:

首先,生命教育是完成一个更加健全的生命。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教育要遵循人的生命和本性。他对教育有一种理解:勤奋未必能弥补笨拙,但发展总比避免缺点好。

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良好的教育是遵循人的善的目的,让人的善的潜能特征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引导人从自然状态走向自然状态。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经常提到

人的道德自我完善,灵魂自我监督,人格自我完善,境界自我超越。

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教育也强调方法,但强调方法要遵循人性,方法要针对生命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方法必须是开放的、灵活的、个性化的。

也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来自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的反思。教育的智慧也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来自于他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

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过急与妄下断论都可能使教育变得粗糙、生硬与武断,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所以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

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化教育中,我们重点不在于给教师作具体的教学指导,而主要是理念的传播,鼓励教师的实验与自我反思,用完整的生命观来看待课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在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境界。

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黄克剑教授提出:"生命化教育是以心灵之觉为它的韵致所在的,因此,它的主导途径便不在于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而在于通过范本的直观达到心智的开悟。

"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道理上的那种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这种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换句话说,是生命化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所以,生命化教育从这里开始吧:

从关注、尊重、满足、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相信、成全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

从营造宽松、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入手,

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倾听能力、教学策略开始,

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做启蒙者,引领孩子走向未来;另一方面自己又要被启蒙。这就是教师的两难状态,生命的两难状态。你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这时你看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不热爱教师的人是不能当教师的。

生命化教育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是对人的美好未来的肯定,是我们对这个"充斥着不完美、痛苦和灾难的世界的某种蔑视",生命化教育使我们成为富有批判精神的建设者,充满了对人成长学问的迷恋。因此,生命的教育最终应该回归到个体,没有个体,没有教育的美丽风景,没有个体,没有学校的美丽风景,回归到个体,就回回归到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 生命生命读后感必备

    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常常读一些书籍,读过之后,似乎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阅读过程中,将主要思想记下来,可以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那么,如何书写读后感呢?如果你想学习有关“生命生命读后感”的知识,请继续阅读本文。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对他人有帮助,请分享给需要的人!...

  • [跟我写读后感] 生命生命读后感如何写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生命生命读后感如何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读了《生命生命》这篇...

  • 生命生命读后感收藏6篇

    作品的读后感应该如何撰写呢?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 透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发现并改进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一份比较权威的“生命生命读后感”资料,希望本文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 最新生命生命读后感

    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成将来更好的你,随着自己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感悟之后。 读后感是对吸收书籍中知识和思想的反思和归纳。经过精益求精小编为您呈现了“生命生命读后感”,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请把它收藏起来!...

  • 热爱生命读后感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热爱生命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中心思想:《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