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9篇

发表时间:2024-10-04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9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1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老师能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生命的美,感受世界的永恒,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当我仔细读完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能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笔者看来,教师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只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遵守,养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教学内容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存在这样的困惑。

“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后进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不专心上课,害怕学习和考试。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

后进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不专心上课,害怕学习和考试。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心理特点,着眼大局,从小事上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实现转型的目的。

对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后生的管理。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因素相似,但也有部分智力低下,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尽管学***力,但成绩还是落后。

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像我们班的明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班级工作非常积极,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作为中队长学生常常觉得她学***优秀而对她有意见,我利用她的优势及时表扬她,多鼓励她,不把她的目标定的太高了。

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班上有的孩子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家长给做,自己没机会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学后,经常忘带书和笔,生活不能自理,依赖心理极强,做任何事都没上进心,遇事只会哭,做事拖拉成绩落后。

对于像思宇这样的学生,在班上,我安排了几个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和她的小组。在我的学习中,我还带领大家开展了一组活动,让优秀的学生向她学习。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过了一段时间,像带饭费之类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连续好几次被评为班级的进步星。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学***姆林斯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儿童教育的真挚而执着的爱是最根本的。学***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私利,对教育也没有功利。

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孩子赚钱,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教育得到别的东西。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也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能,而是发自内心的人性的芬芳。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个纯洁的人。面对纯洁的孩子,他从事纯洁的事业。他从不想靠教育出名,但他的名声和事业是不朽的。

二是学习姆林斯基独立思考,勇于维护真理的崇高品格。对他来说,教育不是为了完成上述任务,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当然,他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但首先要忠于的不是上级文件,而是学生的心灵。

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他首先选择孩子。他痴情于孩子和教育,因此赢得了包括共和国列宁勋章在内的荣誉;同样因为痴情于孩子和教育,他多次对违背教育规律侵犯儿童心灵的指令予以坚决的抵制,同一切形式主义的“教育”做毫不妥协的斗争。因此而遭到官方粗暴的批判在他去世前三年,这种批判达到了高潮。

但一切为了他的孩子,一切为了他的孩子,一切为了他的孩子。

第三,学***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是学***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育观。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不是一台学习机器、一次考试、一张成绩单、一份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世界。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让每个人都从自己身边走出去,拥有幸福生活的精神。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这里的所谓“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当然包括道德因素,即只有给别人以爱和幸福的人,自己才能获得爱和幸福,但也不仅仅是道德因素,同时也有智力因素。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人们不仅是少数有才华的青少年,他们很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和其他名人,而且是未来只能成为普通工人的孩子。

四是研究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我们应该学***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应该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育研究不是上面布置的任务,而是教育实践本身提出的课题。

今天,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都相当先进:人性教育、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但这些观点是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教育现实的自然结论。

与教育毫无关系的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中的思想,更是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到孩子面前的课堂上。面对那些因种种原因而学习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成绩,还要教会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少年马克思在作文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后世的贵族们会流泪。

”这也可以作为苏霍姆林斯基和他事业的写照,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做到了。今天,我们最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的是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各项难题,教会了我如何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对于这类精华,我们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写读后感和摘记,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便于日后比较,分析和总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多读文思泉涌,多写笔下生花。多想多写多记是读书的好方法。

故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有一节提到“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也让我产生无尽的思考。现如今,我们的学生一提写作就头痛,需在言语上不曾表现,但一看见他们那一张张扭曲的脸,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进行写作,我觉得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很重要的。

其中,教师的以身示范是一种非常朴素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作用胜于多次口头说教。虽然这种方法不见得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却说明老师本身的水务水平将会对学生产生根本影响。

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他必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他既看不出文章的“好”,也判断不出文章的“差”,更难找到解决“差”的方法。天长日久,他的学生也必然丧失了发现“好”、改变“差”的能力。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人生的一种目标,把生命的浪花融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古人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教师的魅力、威严、智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书中获取的,所以读书时幸福着,写作时亦幸福着。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2

几年以前,曾经拜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领略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风采;今年寒假,读的还是与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的书,不过,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跟随着闫学老师的脚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恢弘巨著前,撷取一朵朵小花,和闫老师一起《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是闫老师继《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称之为力作,自是书中有别处见不到的精彩。首先,闫学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她所站在的理论高度,所了解的班主任工作现状,都是许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在书中,我们可以分享到闫老师梳理、提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可以学到闫老师分析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经验和价值,我们还可以有幸聆听到闫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困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作出的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经验加上闫老师的细致的诠释,让班主任这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好书我们为什么不读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吧!

闫老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也正反映了苏大师不唯知识、更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那么与众不同--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妇女等等。除此之外,苏大师从不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师评价的不光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他还主张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门学科方面取得成绩……所有的这一切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苏大师在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在如今这个比较功利性的时代,在很多家长看重分数,教学效果以分数定结果的年代,这样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成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死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孩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3

放寒假时,我领到了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获至宝。虽然干班主任多年,但比起老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一场及时雨,看完这本书后,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能力。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4

读完了闫学所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觉得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科书。当我读到它是,我感到非常神圣。我不自觉地用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划出一些经典句子。同时,它也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故事书。感觉就像听一位老人给我们讲班主任成长的故事。没有模糊的纯理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教育例子。

这本书共五个章节,用平实真诚的语言从《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让家长也懂教育》等五个方面教给我们苏霍姆里斯基做班主任的方法,每每读到其中的一些教育实例都能让我产生共鸣,仿佛那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选取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公正会使心灵变得高尚。

如何在学生面前维护一种教育工平,是教育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在教师公正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见解:公正使孩子的心灵高尚,而不公正使他们粗鲁无情。

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就是通过感受到公正待遇的欢乐达到的。正义具有奇怪的特征。它能打开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的公正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公正会引起孩子们心中的怨恨。

学***身边成功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做法,不难发现,她们不就是巧妙地把公正的教育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吗?她们把公正体现在班级工作的时时处处,在班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言必行,行必果,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给每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获得肯定。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面对那些正处在成长阶段的敏感的心灵,我做到起码的公正了吗?

第二、批评和表扬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扬,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批评和表扬才是恰当和有效的。读这本书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醒教师:

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大缺点是,许多老师花费大量精力去对抗孩子的恶作剧和恶作剧。值得去责备的却是那种播下利己主义种子的行为以及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精神世界的行为。

由此想到了上周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上周四下午体育课上,儿子在操场上被一个高个子学生撞倒了,摔得很疼,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膝盖处也青了一块,儿子没有哭,因为他觉得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哭是很难为情的。但打人的学生没有罢休。他已经逃跑了。他儿子甚至没看见他的脸。他只知道他是个穿黑衣的男孩。虽然当时我有点苦恼,但我在想,为什么撞车的学生没有停下来扶他起来。他是真诚的吗

?我想他当时肯定是会有愧疚感的,也有能力把一个小同学扶起来,但他当时也许更多的是感到害怕,所以逃跑了。他为什么这么害怕?是不是和我们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有关?

对于闯祸学生的批评教育如果只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而不能抵达心灵,重视强调后果的严重而轻视对行为本身的关注,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震慑”,旁观学生也只会觉得闯了祸是很倒霉的,尽量离祸事远一点,万一遇上了,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如果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判性教育是每个老师都能做的第一步,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在此基础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二步。比如,对于一个曾经偷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教育他要把偷来的东西想办法返还,更重要的是他让这个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向他人奉献自己的劳动果实,从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和快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偷盗等类似现象的发生。

那么,对待那种撞人闯祸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除了批评教育,也该迈出第二步呢?比如说,可以让他在课间,到低年级去义务当好安全巡视员,专门负责提醒小朋友不追跑,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体会作为一个高年级大哥哥肩负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对闯祸的认识。

对于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只有表扬才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那就存在着隐患。这种危险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虚荣心,让他行善只为得到表扬。我想,这种危险在我们的学生中也多多少少有存在一些吧。

怎样解除这样的危险呢?苏霍姆林斯基从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慷慨与无私无论以什么方式来表现,都不应该去奖赏。

对教师来说,真正的教育技巧是让人们做好事而不期望得到表扬。我们应该教学生以做好事为己任。夸奖、抚爱非常必要,但必须非常恰当地去运用,使孩子明白不应该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才去做应该做的事,更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成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第三、阅读是孩子的精神需要。

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向班主任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如果你被指定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你要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应当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这当然不只是针对五年级的班主任提出的建议。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5

细细品读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欣赏着闫学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的优美文章,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引导学生的独特方式。在轻松惬意中,我学习,我反思,收获颇多。

书中第二辑《莫让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中《怎样批评学生》一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犯了错的孩子,批评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他认为谴责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他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要避免对学生进行集体责备。

是呀,当一个学生犯错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要他承认错误,他怎不难为情?又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许不肯认错,也许只不过是应付老师,表面承认错误而已,可心里更多的却是怨恨,这样,也许他以后会有更多的犯错次数,让老师难堪。

陶醉在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学生的艺术领域中,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教育学生的一件事,我庆幸自己选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错误。记得开学初,我正在上晨会课,忽然,我的余光中出现了一个小纸团,在空中一闪,很快落在第一组第一张王轩轩的课桌上,面对突然出现的纸团,面对我疑惑的目光,王轩轩急得语无伦次:“老……老师,这不是我的!”此时,我完全明白:这个纸团是从他后面这张位置的方向抛过来的,扔纸团的人就是裴小佳。我打开这个小纸团,发现上面画了一块墓碑,旁边写着一句话:此墓是王轩轩的!一看到这样的内容,我火冒三丈。我看着裴小佳,只见他带着脸微微发红的脸,非常镇定地说:“这也不是我的,我没有这样的纸,老师,这个肯定是后面的同学扔过来的。”听到他这样说,我非常惊讶,惊讶他的沉着与推卸责任。但此时,我如果直接戳穿他,他肯定不会承认,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倔强。于是,我故意问全班学生:“谁扔的?赶紧站起来!”顿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等了一会儿,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假如没人承认的话,咱们今天就不下课了!”我提高了嗓音,非常生起气地说。“老师,是我扔的,是我的错,您就惩罚我一个人吧。”坐在最后一排的鲍小松站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同时盯住了他,这时,鲍小松的同桌站了起来,皱着眉头说:“老师,鲍小松刚刚坐在这里手根本没动,他一直在认真听你说话的,他刚刚告诉我想顶罪,好让其他同学下课。”面对鲍小松的冲动与无知,我又好气又好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孩子,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是好的,可是,别人犯了错,你为他顶错,那犯错的同学就没有机会承认错误了,甚至会纵容他反更大的错,同学们,你们同意他这样做吗?”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同意!”鲍小松低着头轻声说:“樊老师,对不起。”我再次把目光瞟向裴小佳,只见他带着微笑,一副与他毫不相干的样子。我想: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但我一定要裴小佳自己承认错误。我决定耐心地等待。于是我对着全班同学说:“其实我已知道他是谁,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在今天放学之前向我说明情况,我会替他保密。”

可是,到放学时,裴小佳一直没来找我。

第二天(星期五),我在晨会课上继续说:“看来这个同学还没想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我还在等,希望这个同学在今天放学前能和我说清楚。”但等来的依然是失望。这个双休日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我准备星期一进学校后就找裴小佳谈话。星期一早上,我到教室转了一圈,就走出了教室,向办公室走去。忽然,我听到背后有人喊:“樊老师,等等我。”我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裴小佳。他快速递给我一张纸条,低着头轻声说:“老师,对不起,那天的纸条是我画的。”看到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站到我面前承认错误,我的内心一阵喜悦。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要向您认错。那天,我撕下一小块纸,画了一块墓碑,写上“此墓是王轩轩”的那句话,再弹给王轩轩,心想,一定很好玩!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我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不得已撒了谎。后来,鲍小松竟然说是他干的。我回家后,两天没有睡好觉,良心一直在训诫我……老师,我希望您能原谅我,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请务必保密!”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同时,我也答应他绝不在同学面前说。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告诉全班学生,:“那个写纸条的学生已经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已答应他不能告诉你们他是谁。这位同学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你们能原谅他吗?”其他学生都乐意原谅他,并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在课堂上做无聊的事情。此时,我的余光中发现裴小佳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从此,他学会了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变得爱学习了……

是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批评不应该成为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如果惩罚和批评不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和批评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细腻的领域,它是一门艺术。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6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放寒假时,我领到了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获至宝,《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虽然干班主任多年,但比起老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一场及时雨,看完这本书后,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能力。《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

在与学生打交道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要爱学生,我们必须了解他们。要了解学生,我们应该从了解他们的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住址和生活条件一目了然。

然后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有什么问题,不需要照顾;要了解孩子以前的教育,因材施教。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计划每天开学时尽可能多地和他们在一起,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读后感《《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让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是,问题学生的问题总是屡屡出现,似乎很难摆脱,这使得一些老师和家长逐渐失去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仅要表现出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更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一金的精神,帮助问题学生逐步学会约束和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努力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自律是高等教育的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他当选美国时曾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仅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为有一位父亲做鞋匠而自豪。因为他的坦率和高尚的思想,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父母都理解教育。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待都是可能的,爱与智慧永远相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

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7

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草——一颗等待阳光照射,雨露滋润的小草,而父母恰似那温暖的阳光,班主任则是那滋润万物的雨露,给孩子以循循善诱和尊尊教导。《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它让我明白榜样的力量真的无比强大;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必须注意方法和场合,既要顾及家长的面子,又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那么,班主任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平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耐心细致辅导学生的精神;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不用教师自己表达就能起到很好的感染学生的作用。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也表示:“要尽可能少请家长们到学校来对孩子进行道德训斥,而因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同父母在精神上交往,这种交往能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教师动辄把家长请到学校“告状”,这种做法无形中既伤害了孩子,又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孩子现在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帮助。如果,家长和教师能一起来帮助学生,那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是幸福的。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复杂、琐碎,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遗嘱中说:“用知识哺育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8

细细品读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欣赏着闫学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的优美,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引导学生的独特方式。在轻松舒适中,我学习,我反思,收获良多。

书中第二辑《莫让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中《怎样批评学生》一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犯了错的孩子,批评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他认为,只有当谴责的语言针对特定的学生时,他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避免对学生的集体指责。

是的,当一个学生犯错时,老师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让他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尴尬?又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许不肯认错,也许只不过是应付老师,表面承认错误而已,可心里更多的却是怨恨,这样,也许他以后会有更多的犯错次数,让老师难堪。

陶醉在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学生的艺术领域中,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教育学生的一件事,我庆幸自己选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错误。

记得开学初,我正在上晨会课,忽然,我的余光中出现了一个小纸团,在空中一闪,很快落在第一组第一张王轩轩的课桌上,面对突然出现的纸团,面对我疑惑的目光,王轩轩急得语无伦次:“老……老师,这不是我的!”此时,我完全明白:

纸球从他身后的位置方向抛出。 扔纸球的人是裴小佳。我打开这个小纸球,发现上面有一块墓碑,旁边写着一句话:这墓是王轩轩轩的!

看到这样的内容,我很生气。我看着裴小佳,只见他带着脸微微发红的脸,非常镇定地说:“这也不是我的,我没有这样的纸,老师,这个肯定是后面的同学扔过来的。

”听到他这样说,我非常惊讶,惊讶他的沉着与推卸责任。但在这个时候,如果我直接揭发他,他肯定不会承认,因为他的性格很倔强。

于是,我故意问全班学生:“谁扔的?赶紧站起来!

”顿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等了一会儿,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假如没人承认的话,咱们今天就不下课了!”我提高了嗓音,非常生起气地说。

“老师,是我扔的,是我的错,您就惩罚我一个人吧。”坐在最后一排的鲍小松站了起来。学生们的眼睛同时盯着他。这时,鲍小松的同桌站起来,皱着眉头说:

“老师,鲍小松刚刚坐在这里手根本没动,他一直在认真听你说话的,他刚刚告诉我想顶罪,好让其他同学下课。”面对鲍小松的冲动与无知,我又好气又好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孩子,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是好的,可是,别人犯了错,你为他顶错,那犯错的同学就没有机会承认错误了,甚至会纵容他反更大的错,同学们,你们同意他这样做吗?

”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同意!”鲍小松低着头轻声说:

“樊老师,对不起。”我再次把目光瞟向裴小佳,只见他带着微笑,一副与他毫不相干的样子。我想:

这种僵持不是办法,但我必须让裴小佳认错。我决定耐心地等待。于是我对着全班同学说:

“其实我已知道他是谁,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在今天放学之前向我说明情况,我会替他保密。”

但是,裴小佳放学后没有来找我。

第二天(星期五),我在晨会课上继续说:“看来这个同学还没想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我还在等,希望这个同学在今天放学前能和我说清楚。”但等来的依然是失望。

这个双休日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我准备星期一进学校后就找裴小佳谈话。

星期一早上,我去了教室,然后走到办公室。忽然,我听到背后有人喊:“樊老师,等等我。【WwW.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我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裴小佳。他快速递给我一张纸条,低着头轻声说:“老师,对不起,那天的纸条是我画的。

”看到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站到我面前承认错误,我的内心一阵喜悦。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要向您认错。

那天,我撕下一小块纸,画了一块墓碑,写上“此墓是王轩轩”的那句话,再弹给王轩轩,心想,一定很好玩!我没想到会越来越吵。我怕在同学面前丢脸,只好撒谎。后来,鲍小松竟然说是他干的。

回家后,我有两天没睡好觉。我的良知一直在告诫我老师,我希望你能原谅我,我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请务必保密!”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

同时,我还向他保证绝不在同学面前讲话。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告诉全班学生,:“那个写纸条的学生已经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已答应他不能告诉你们他是谁。

这位同学希望得到你的理解。你能原谅他吗?”其他学生都乐意原谅他,并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在课堂上做无聊的事情。此时,我的余光中发现裴小佳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从那时起,他学会了克制自己,控制自己并喜欢学习。

是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和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反思。惩罚和批评不应该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手段和过程。

如果惩罚和批评不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和批评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批评教育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微妙的领域,它是一门艺术。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篇9

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对于这句话,我在读《跟苏霍姆林斯基读班主任》这本书时,有更深的体会。

书中第二辑有这样一段话: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在试图教育他,要千方百计与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这样教师就能更容易的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捣乱的班级并不少带,自从工作任务繁重以来,我更习惯耳提面命、疾言厉色,往往也能压制住学生。但总感觉学生与自己不亲近。

还记得班级要布置文化墙,我把学生出去拓展的活动**打出来粘在墙上,没想到,刚贴出来没几天,有学生的眼睛竟然让图钉扎了一个个小孔,生气的我站在讲台上怒气冲冲问:“谁把后面的**扎破了?”不知道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是特好,竟然没人吭,还面不改色的。

统统训斥一遍:“下次让我发现,谁扎破谁把**重新去打印一遍。”这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在随后的日子里,每个人的眼睛都让别人扎了个遍。

理由很简单:“我的都让别人扎破了。”这不行啊!

我总不能天天天守着班级吧。重新换**的时候,我用相纸打印,而且涉及各方面的都有,贴上**之后,我告诉学生:“这是咱班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的**,还有你自己的分管工作**,学期末的时候老师要让各自把**拿回家。

”结果让我很是出乎意料,这些学生乖得很,竟然没有一个小孔。

当植树节来临时,我鼓励学生们把他们最喜欢的花带到班上一起养。但没几天,就有学生告状:“老师,xx把我的花掐折了。

”我批评一顿之后,收效甚微。有一天周一到校,我看到好几盆花都被掐了,这可是新鲜的痕迹,想起上次**事件,我没急着吼他们,而是让花被掐的学生把花盆端到前面讲桌上,重新找盆。“你这么舍得把自己的花端来给大家观赏,我们可不能让它死掉。

好在你这棵花断的部分也能插活,我们一起养吧!以后我们能养出更多的花来。”

这个孩子看到我在认真的栽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看见她掐我的花了,我就把她的也掐了,我以后不这样做了。”丢开喋喋不休的说教,让我开心的是花果然不再被莫名其妙的掐掉。

想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回顾以往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对学生跌跌不休的灌输,苦口婆心的劝导,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或耳提面命,或疾言厉色,以为这样才尽到了教育之责,结果成效却微乎其微。今天读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独立意识与自尊心日益增强的学生,是不喜欢这种赤裸裸的教育行为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做为“园丁”固然要“栽花”,但是如果仅有在“栽花”的美意,而不知“花”的特性与喜好,终难育出满园鲜花。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淡化教育痕迹,使师生间有更多亲切自然的心灵交流,如果教师善于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以同龄人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活动,那么“无意插柳”必将收到“柳成荫”之效。

相关阅读

  • 2024班主任兵法读后感模板14篇

    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的深度分析文章,请将本网页添加到您的常用链接列表或收藏夹中。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使这一生变得更加有意义,阅读作品后,书中的世界将我深深吸引,内心无比向往。不妨把读后感书写一下。...

  • 范文示例: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之一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示例: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之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

  • 申请当班主任的申请书精选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申请书的使用次数也因此愈发增长。申请书是一种承载申请人愿望与请求的专用书信。有请阅读“申请当班主任的申请书”相关内容,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 当班主任申请书模板(精选8篇)

    因此写起申请书来总是感觉毫无头绪?写申请书时要注意申请的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当班主任申请书模板,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 教你写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篇一)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你写读后感: 《意林》读后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