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读后感九篇

发表时间:2024-10-01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近代历史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书读的越多,我们才能成为灵魂丰富的人,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1】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悲壮而又复杂的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战争、政治动乱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面貌。


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悲壮。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连续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条约口岸的割让、赔款的无情索取以及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等事件无不令人心碎。近代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争。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事件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坚决抵抗。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多次遭受失败,国家形势如屋下坍塌,令人扼腕叹息。


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使我深感惶恐。在这一时期,中国继续发生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由于内忧外患,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却没有为中国带来真正的稳定。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东北临时政府之间的斗争和内战等事件更加深化了国家的分裂和割据。与此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从南京国民政府到红军革命根据地,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觉醒和变革。这些复杂的事件和思想纷争让我不禁思考,中国人民如何在这个时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塑造自己的命运。


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让我深感担忧和思考。尽管近代中国历史中有光明和进步的一面,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但也不能忽视其残酷性和痛苦性。中国人民在这场历史变革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政治骚乱和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痛苦和苦难。经济落后、文化颓废和社会不公更是困扰着中国民众。读完中国近代历史,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以此为鞭策,努力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悲壮而又复杂的时期。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压迫和抗争,为了家园的保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这段历史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读完中国近代历史,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2】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800字小学生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始于1600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这也好,刚好承接黄仁宇的《万曆十五年》。

此套书涵盖了中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皇朝的兴衰;国民政府管治下面对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以及中共___下中国的发展。把浩瀚的历史流畅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能够读这套书真是获益良多,值得向大家推介。欢迎各方友好借阅。先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

晚朝时期

「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坚砲利。」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但是,在满清乾隆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球第一(在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常有提及)国力盛极一时。翻开页450-451,1775年的清帝国全图即可见当时国家的强盛。

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战败了数次才能够明白西方的「船坚砲利」,需要「自强」。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証实失败。后来还有康有维、梁启超等倡议的百日维新改革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証实失败。

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统一、主权独立的重要

国际间的角力,利益竞争犹如黑帮般运作。有冲突就先“讲数”,“晒冷”显示实力,摆不平则动武。一些实力较低的就要向较强的靠拢,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生存空间。当“大佬”施压,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策也要执行。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韩就要出兵。1985年美国要日圆升值,日圆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能够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调整币值,令自己的经济持续发展,就是主权独立的好处之一。中国要长治久安也必须如此。

再看二战后的中国,她实在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军已投降,苏联本应把东北归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后来撤军时则洗劫东北工业厂矿,把价值廿亿美元的设备当作「战利品」运往俄国。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则不断向美国求援,似会成为美国另一附庸之势。

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见页554,397)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____……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届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长远的投资,不是好事。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800字小学生2

浩浩荡荡的上下五千年里,无数红颜翠鬓隐没在史海深涛中,不为今人所知。但总有明珠真金,在吹尽狂沙后,搁在浅滩中,为世人称道。也许自身是个直性的女孩儿,最恨那些悲悲切切,整天无病呻吟的主儿,对那烈性女子却是情有独钟。那金谷园崇绮楼下一跃而下决绝的身影,便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绿珠。

说起绿珠,则必谈石崇。读过历史人物的人都知道:斯人是中国奢侈史上的巨臂,___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建成的金谷园中莺莺燕燕,绿珠再美,不过是他的一个玩器罢了,但后来产生的凄美爱情,却让人唏嘘!

那个美而薄命的女子,远嫁离开家乡,有如昭君出塞般的勇敢不屈服,在桃红柳绿的金谷园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自己的真爱。富可敌国的爱人为她建起极尽奢华的“崇绮楼”以寄托她思念家乡的情怀。这个灰姑娘式的成功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艳羡。

可就如歌词中所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石崇的炫富最终成为他和她惹祸上身。“司马伦之乱”其亲信孙秀使人向石崇索绿珠,崇尽出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绝色。说随便挑,使者固要绿珠,石崇勃然说:“绿珠吾所爱者,不可得也。”使者进出几次,索绿珠,不可得。后来孙秀矫诏抓石崇,石崇正在饮酒作乐,甲士进来,石崇语绿珠:“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观前”,投楼而死。从此“一缕青风魂归去,相伴九仙会琼瑶。”

她的内心是感动而又心痛,给了她一切的那个人因自己而获罪,得罪权贵,她的心中怕是充满了内疚和快乐。

绿珠是善良的,她不愿辜负石崇对她的深切情意,那十个绝色的婢妾在石崇眼中只是任人挑选的器物,只有绿珠才是他在乎的人。她决绝地纵身一跃,以报相与之情,知恩之遇。要知道,凭她的花容月貌,才艺双绝,在孙秀处有何尝不享尽荣华富贵呢?

素来很恨古人推崇的什么“三贞九烈”,丈夫短命却剥夺妻子享受生活的权利,被人污辱调戏不是恶人的错,自己反要寻死觅活的,岂不荒唐!

但绿珠的倾情一跃发自内心,至真至纯,让千百年后的我依然感受到爱的勇敢,超越生死。

红楼梦中忠贞寂寞的黛玉在《五美吟》中这样写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想必她也是羡慕的,曾拥有过爱,值了!

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须知女子的爱也可这样刚烈,远胜撰写历史的那类推卸责任的人!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800字小学生3

三国时期,正值乱世,乱世出英雄,也出政治家、军事家。乱世中若想称霸一方,不仅仅靠武艺,还要会带兵。这就要让军事家出马了。江浙一带三国时属吴,吴王孙权手下出过好几位有名的军事家: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撇开前几位不论,光来看陆逊,他又是怎么用兵,大败蜀军的?

陆伯言这个人,前半辈子用关羽的话来说就是个书呆子,而后半辈子能成为史书中这样有名的一位军事家,大部分原因此他打赢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火烧七百里联营,陆逊可谓用兵如神。他看得清局势,沉的住气,能忍。面对蜀军的步步紧逼,吴军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陆逊却破天荒地下了一个命令:撤退。陆逊此时还未声名远扬,要说什么大功绩也只能是配合吕蒙大败关羽,在军中的威信也远远不及那些大将。那些将领一听撤退两字哪能服气,还不得直跳脚?打都没打就撤退,一撤退就完了,军心动摇,士兵都不想打了,这仗还会胜吗?陆逊却说无妨,我有办法让蜀军想打也打不动。将领还是不服,你一个书呆子能想出什么妙计。然而陆逊还真有办法,吴军一退,蜀军自然要追,你蜀军锐气正旺,我干嘛要撞这个枪口上?追个几百里山路,磨光你的锐气,蜀军疲于奔波,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陆逊能胜胜在看得透人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的用兵也是如此。陆逊他知道,刘备这个人狡猾得很,不能不防,我吴军未战先退,他定起疑心,必然使诈,此时出兵,正中他下怀。于是他又发挥了他冷静的性格,亮出孙权给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这下好,将士们自然满腹怨言,但又不敢抗令,只能乖乖不动。陆逊不急,刘备倒急了,急什么?急不能骗过陆逊。双方局势僵持不下,刘备无奈,只好撤走山中八千伏兵。这心理战打得可好啊,刘备完败!将士们的误会消除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陆逊这人,做事也谨慎。终于等到了主动出击的时机了,这下总可以打了吧!但陆逊说不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不可过急。将士问那怎么办,这次可不能等了。陆逊说先攻一营吧,攻一联营,好,打吧,一打,败了。将士又问那又怎么做,陆逊说我有办法了,这一仗暴露了他们的弱点。果然,联营七百里,用计最好便是火烧,大火一放,一下就烧了个精光,蜀军大败,军中上下都夸陆逊用兵如神。

这一仗,不仅灭了蜀军威风,还解了孙桓之围,可谓是场军事家间的恶斗。胜者陆逊,也因此而名垂千古。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800字小学生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第一次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时,我就被这首词的意境深深打动,所以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了《岳飞传》,岳飞的忠勇和战无不胜让我为之倾倒,正好电视在播放黄晓明黄帅锅的《精忠岳飞》,于是我只要完成功课,就会聚精会神的看上一集。跌宕起伏的情节,岳飞的爱国爱明之心,秦桧的奸诈卑鄙,让我一次次的投入到那个多灾多难而又英雄辈出的年代,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岳飞对他儿子岳云的教育,让我感到岳飞也有“可恶”的一面,我总结岳飞对岳云有三大罪:一、生活上克扣;二、有好东西全给别人,不给他的亲身儿子;三、有功劳不报或少报。

岳云是岳飞的大儿子,在古代是嫡长子的身份,是要继承岳飞家族事业的人,按照我们一般人理解,那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应该要啥有啥,哪怕要天上的星星,家人也应该想办法搭个梯子摘下来。可是岳云从小就没有过上好日子,小时候岳飞因为战时频繁,他跟随奶奶和娘亲颠沛流离,不但没有吃好住好,有一次还遇到金兵偷袭,想抓他们去要挟岳飞,幸好岳云机警,识破金兵探子后及时报信才躲过一截。

长大后,岳飞做到清远军节度使,听爸爸说这可是相当于现在省委书记兼军区总司令的大佬,好吧,岳云该享福了吧,可以岳飞一没有给他买宝马奔驰,二没有买豪宅别墅,反而每日粗茶淡饭,每日读书练武从早到晚,连去个迪士尼的机会都没有,到武艺稍有练成,便把他带上战场,参与到腥风血雨的战斗中。当我看到岳飞教导岳云武艺,将岳云打的鼻青脸肿时,我的心都紧了。岳飞更可恶的是还屡屡压制岳云,皇帝每有赏赐,全部给手下有功将士,一点不给岳云。岳云在战场上出死入生,杀金兵,擒大将,可岳飞却将他的功劳一概抹去,只字不提。一直到很后来,皇帝发现这个情况才升了岳云的官。

直到听到岳飞对岳云的那段话,我才潘然醒悟:“你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不平常,因为你是我岳飞的儿子!所以你得到的机会比别人多得多,也正是因为你是我岳飞的儿子,别人看待你要比一般人苛刻的多,所以你得付出更多,要做的更好。记住,在这个世上,没有战不胜的敌人,只有战不胜的自己”。啊!岳飞是爱岳云的,这种爱是那么深沉,是灌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将所有期待都放在岳云身上的爱,是一种超越了普通人的爱,是一种大爱。正是岳飞这种爱,岳云才没有成为官二代,没有成为纨绔子弟,没有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靠着他自己到达了一个个高度,最终青史留名。

在这个世上,没有战不胜的敌人,只有战不胜的自己。我心中对自己说,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我知道了。

近代历史人物读后感800字小学生5

当风敲打着窗户,当脑海浮现起历史。脑中回忆着中华五千年,无数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好汉,英姿早已出现在眼前。但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说起周瑜,人们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没有肚量,那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但历史却并非如此。

翻开史册,周瑜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是他的足智多谋、重情重义,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当曹操挥军南下,两军在赤壁一战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镇定的指挥着军队。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击退敌人的。火烧连环船、苦肉计足以体现他过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义结金兰。当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周瑜并没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个支持孙权,更是把孙权当作自己的亲弟弟来看待。“周郎”是别人给予他的美称。因为当时周瑜不仅风姿英发,更是才华横溢。他与小乔成为夫妻后,却不曾纳妾。曹操霸业已成时,周瑜可以献出小乔,自己去逍遥一生。但他宁愿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也不愿出卖妻子去苟且偷生。

东吴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周瑜却折节容下。最后程普也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当时孙权只是一个将军,诸将或宾客都对孙权比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对孙权谨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礼

周瑜不仅文采超群,更精通音乐,即使大醉如泥,仍然听得出音乐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头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了。

一代俊杰,曾在赤壁之战感动了上天,可代价却是他的一生。天之骄子,却只有36年的时间。死后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因为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他的名声也震响东吴。可这样完美的人却只落的一个“猝死”的下场。

抬起头仰望明月,似乎望见了满园桃花,望见了江南,望见了江水,望见了铜台,望见了周郎。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3】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4】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扞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5】

圆明园是列强罪恶的铁证之一,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记着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奇耻大辱。每每看它,使我想起《鬼脸历史课》中那些血与泪的历史,心中不禁充满爱国之情。

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黑暗统治下,使我们具有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古国哀鸿遍地,冤狱遍野。一瞬间民不聊生,国防殆尽。于是各国列强的魔抓开始伸向了中国,从此黄金白银不断向外流出。在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国家无理发兵。而清政府为了牢固自己的统治和自己的利益,丧权辱国,屈辱退让,与日、美、英、法、德等国签订了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甚至当英法连句捎回来他们心爱的园林圆明园时,清政府还以“保全大局”签订了《天津条约》。者无疑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帝王宝座,维持封建王朝的统治,导致祖国落后。

《鬼脸历史课近代》揭露了各国列强的罪行,剖析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遭受磨难的根源,同时留给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应该要思考?我们作为龙的传人,难道不应该思考为什我们的国家从前总被人欺负呢?结论就在《鬼脸历史课。近代》这本书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贫穷就要挨打,落后就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里有一段排比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然而有一句使我不能忘怀,那就是“少年强则国强”。是啊!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祖国未来的花朵,21世纪的新主人,就应该用自己的双手个血汉,使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然而,爱国报国,不能只挂在嘴边,应该落在实际行动上,否则就只能营造出虚无飘绵的海市蜃楼。当前,世界强国已欲取月亮之宝,又酝酿如何冲出太阳系,而我们在相比之下就有些落后了。我们青少年所要做的只是好好学习,不要让自己变成胸无点墨的人,这样才能报效国家。

合上这本书,我闭上眼睛,那些血腥的画面仍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烁。他仿佛告诉我:不要忘记曾经的耻辱,永远不要忘记。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心得

最近,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习了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了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总结,也做了一些阅读笔记。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有两个要点: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物品不使用来交换的,那么它就不是商品,比如空气。

但如果一件物品有价值,它就必须有使用价值,因为只有当它有使用价值时,物品才有交换价值,才能成为商品。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买受人花钱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出卖人放弃使用价值而获得金钱,价值是在交换时形成的。马克思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的多少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它是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但**在价值附近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一种商品,但这种商品很特别。**它的使用价值是法律赋予的,正如空气是自然赋予的一样。**的使用价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或者将****卖出获得收益。

但此时的**并不是商品,而**的价值又从**来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的呢?答案是,当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时,所付出的货币就是间接的劳动,这些特殊的劳动间接创造了**的价值。

但**在二级市场交易中,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只在交易中获利。

今天刚刚发布的消息是,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这让那些风雨飘摇数百年的知名企业意外成为经济危机的受害者。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来看,原因如下:

第一,需求下降。需求下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资本在w-g’的过程,也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被出卖转化为增值的货币资本的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剩余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对以赚取剩余价值为基本目标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第二,竞争压力。

随着国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竞争压力巨大。包括中国在内的欧洲、日本****发展迅速。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建立在个体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他企业的不断竞争,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此时依靠进一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已经十分困难,剩余价值的生产无法提高,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第三,劳动力支付压力过大。

通用汽车公司拥有上万名职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可变资本(即支付劳动力的资本)增大,相对来讲增大的速度大于不变资本(即支付生产资料的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对剩余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综合上述原因,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也就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这里有问题值得探索。为什么工人的劳动会创造那么多的价值?

有几个原因。首先,工人通过学习掌握了生产方法。与原始社会人们还在探索如何生产产品的时代相比,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但是,这种学***有投入的,劳动者自己负责这部分投入,通过社会上的学校获得劳动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出外);第二,需要生产资料的完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讲生产资料的重要性。

生产资料的**是自然物质,自古至今都可视为固定的资本投入。假设生产资料的投入资本为30;第三,生产工具的使用。今天的教材没有提到生产工具。许多人认为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它不同于生产资料,它的损失是渐今的,而生产资料的损失是一次性的。

假设这些资本要50,因此,不变资本此时是30+50=80a;

于是,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情况下,资本家投入30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投入50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给工人支付的工资(可变资本)为20,那么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20,总价值为80a+20v+20m=120。但为什么剩余价值率这么高?事实上,这三个原因是按价值增加的,即学习投入+30生产资料投入+50生产工具投入,产生剩余价值。

其中学***入是不需要资本家进行的,但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而工人的劳动不会因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投入加大而增加,反而会减少,假设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因此不变。如果此时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变,就会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的增加是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投入增加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原因也在此。因此,资本家所拥有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是对生产资料投入的一部分补偿,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程度在增加。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预言。但字里行间都能读出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时,并没有盲目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例如,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点,在公有制的情况下很难改善。可以说,马克思本人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存在是合理的。

资本主义的存在必然有其历史原因,它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十分严重。比如,自由竞争导致的过度生产,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从而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家也花了很长时间来探索和研究这些问题,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一些解决办法,如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强化监管职能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有西方经济学家都只愿意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基本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稳定发展。马克思认为,要解决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就要大力改革,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把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其实笔者认为,首先,西方经济学家努力想出的解决办法,有些往往已经触及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子。比如,有人提出股份制的概念,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股份制公司掌握在少数一群人的手中,如果将这一群人扩大,变成全民,那就是公有制。

其次,马克思的观点也有一定问题。社会变革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当然,如果不计后果,以暴-力推翻现有的经济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改变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逐渐改革和发展才应该是综合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优势的正确方向。

以上的一点,其实与我国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状不谋而合。中国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就是为了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迈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而又不会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相信在中国的带领下,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逐步进入新时代,开创人类文明的又一先河。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7】

很早就知道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但认真拜读则比较晚。原因无它,但凡中国人,读近代中国的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缺乏一颗强大的心脏。一部血泪史啊,让人不忍卒读!

对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的阅读,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和颠覆。

第一,高大上的历史经典原来可以这么短。这本书只有四章共5万字,第一章讲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第二章讲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第三第四章讲为抵御侵略,先后出现的四个救国救民方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从整体看,一二两章为因,三四两章为果,从整体上探讨了近代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做的努力,病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第二;历史经典可以这么通俗好看。书中没有那么多晦涩难懂的引经据典,不拘泥与细节和过程,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让人毫无抗拒欣然接纳。又如同一个博学且通达的老先生在唠家常,寥寥数语就把历史迷雾中雾罩下的人物、事件明白透彻的点出,让人豁然开朗。如,讲到中西关系,蒋先生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讲到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他说 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原因,他则说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

第三,原来早在1938年以近代化为线索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研究就出现了。要知道我们的普通中学教材编写和教学,直到近十年才大力提倡用近代化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之前的历史教学我们贯彻的主要是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一味赞美人民暴力革命的伟大和正确。忍不住叹息,主流意识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让这样一本有思想力的书和我们失联长达近半个世纪。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蒋先生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而他则是站在时代当中写时代,对历史思考的深度和价值,在半个世纪过后仍让我们惊叹。历史果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还有多少历史的真相有待发现?

第四:眼光独到,对林则徐、琦善等进行了颠覆性的评价。如林则徐,至今我们的教科书中仍然赋予他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称号。而蒋先生则指出真正的林则徐觉悟到中国的器物不如人,但他并不主张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而对那么被我们唾弃的琦善则比林则徐勇敢又担当,他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而且公开的宣传了。这种反差可能不一定会被我们认可,但他无疑的启发了我们的思考。

当然,蒋先生的作品也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很明显带有了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偏离了先前客观中立的立场。但,瑕不掩瑜,绝对对得起 近代史上的经典称号。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8】

一,以身体的生成观来**历史的行程,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切入点**历史的变迁,以对于身体关怀来看待历史,会对历史做出不同以往的评价;

二,一些过去视为无关的史事,通过对于身体的考察,可以警醒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关联;

三,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生成过程,同时也可以据此改造自己的身体。

在这三点研究身体史的意义中,我最为赞同的是第三点。因为在我看来,以往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评价历史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于“人”这一历史主体的关注。例如,经济史家在研究某些经济行为对于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时,往往只是说明这些因素对于经济是起到了推动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经济数字背后千千万万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他们因此过得是好是坏?是更加舒适还是更加悲惨?因此,当我们自诩学习研究“人文科学”的同时,其实往往并没有怀着人文情怀。

而忽略了这种对于“人”的关怀,有时又会使我们的研究无法看到其中原本显而易见的关联。例如当我们在一次次研究组织制度时,其中矛盾的地方往往使得我们惊异,但当我们从“人”这一行为主体出发时,我们则可明白其中的缘由。(后面将有具体论述)

通过阅读**教授量表这本书,我有以下的身体分析经验。我将身体所受到的因素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民族因素:政治制度、法律、民族思想、教育、军事

2。社会/群体因素:传统道德、经济、公共卫生、家庭、计量单位、**

三。个人因素:主观意识、他人、生物因素

这三个方面对身体都有自己的要求,但有时会相互重叠。举例说来,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两者对于身体的规训有着基本相同的目的:“对身体进行有效的统整和管理”,以达到所要求的秩序。

因此,两者都要求身体对自身有内在的约束,以及符合上述目的的外在表现。可以说,他们俩都以一种无恐惧的心理对待身体。它们按照既定的目标成长。

但两者对于身体的规训也存在着矛盾。国家一直在利用其强大的政治手段试图将其机构置于国家的控之之下。与国家一样,社会也会利用其资源,想方设法将身体置于其控制之下。

例如,近代中国将裹小脚与国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开展反缠足运动。而社会为了稳定,强调对于传统的继承,则不会要求身体的颠覆性改变,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于裹小脚的坚持就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国家的反抗。

另外,因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模糊而又“弥散”,所以有时很难界定某些因素应该属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例如传媒,当它作为国家的政治喉舌时,显然应该算是国家层面的因素,国家层面的因素也有可能会和国家的初衷背道而驰,例如教育。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则在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人”是矛盾而又统一的,他既属于国家,又属于社会。

所以有时候他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有时候是社会。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在作为行为主体的“人”那里,往往却又不存在矛盾。因此,国家和社会的划分有时是混乱和复杂的。

但当我将焦点放在观察这些因素如何运作时,我就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将这种分类方法更加明晰的企图。

而作为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相比力量稍显薄弱的个人层面,身体往往显得比较被动:尽管我们看似对于身体有着绝对的领导地位,但我们下达的“指令”其实往往是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影响。但当我们的意识惊醒到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影响时,个人对于自身身体的影响程度往往得到加深,变成为真正的主导地位。

因此,在身体的形成过程中,我认为身体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对身体生成的无意识阶段,后一阶段为自我意识对于身体建构的觉醒阶段。

无意识阶段中,外界各种因素对身体的构建起主导作用,而自我意识觉醒后,我们自身便会开始对于自己身体生成过程进行反思,开始主导自己的身体。同时,他们抵制许多影响身体的因素,如女权主义者的运动。因此我们强调自己的反思。

反思,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生成的过程,这是为了了解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身体。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对自身身体的认知都能够达到我所谓的第二个阶段,即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并且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人对于自身身体收到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影响并不自觉,仍还处于无意识阶段。

自我觉醒的阶段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这往往减弱了二者对于身体的规训,使得身体脱离了它们的控制,在国家和社会看来,就是不利于统治与稳定秩序。因为它们往往是“以一种戒慎的畏惧的心理在对待身体的存在”。或许身体的自我觉醒真的不利于稳定秩序,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抑制这一阶段的借口,因为当我们站在人文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鼓励身体的“自我觉醒”,相信这也是**鳞教授写作本书的初衷。

当然这一阶段是好是坏,或许并不是一个容易判断的话题,但是作为个人,毕竟不希望自身置于他人/它物掌控之下。bIJIAOGAo.COM

以上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身体构造的方式和维度,希望能帮助我们思考身体生成的问题。作为一种方法,必然存在缺陷——正如前面说到的那样,因此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思考,要反思,要观察身体改变的历史过程,研究其中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之间是如何作用的: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反思自身,反思如果更好地改造身体。

近代历史读后感【篇9】

换个角度看历史——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许军近来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有很深的感触。这位**时期的历史学家从世界史、全球史的视角,从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见解。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曾几何时,当我们回顾中国近代史时,简几乎把人物分为忠恶、民族英雄或汉奸和汉奸。当然,道德评价是必要的,否则就会混淆善恶,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如果我们仅仅以此为标准,我们可能会离历史真相更远。

因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早期(1840-1919年),是动荡复杂的。而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则是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蒋先生提到“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国家,必须实现三个目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实现机械化;摆脱家庭故乡的观念,培养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国家。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史,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对文字的分析和评价野更公平。接下来,以林则徐为例,谈谈该书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在我们的传统观点中认为林则徐禁烟的民族英雄和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首先提倡向西方学习,这固然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忽视了从时代背景、历史细节和人物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认识人物。而《中国近代史》就做的很好,请看其对于林则徐的一些看法: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

当时的士大夫得了这样的一种印象,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满了他的自信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得着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为什么在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的形象和我们所认识的林则徐有差别呢?

书中详细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虽然原因很复杂,但值得研究。

……其次,中国文化是文人阶层的生命线。文化的动摇就是士官工作的动摇。第三,中国文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官僚阶层)缺乏最独立、最无畏的精神。

无论在那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把他在广东收集的资料交给了魏默慎。

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这部书提倡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夷。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

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的提倡”。并有史料作为佐证。

清廷把他谪戍伊犁,他在途中曾致书友人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即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

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觌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写的。他请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所以后来他没有提出进一步向西方学习的想法。徐广缙升任广东、广西省长时,曾写信给林则徐,讲述如何控制外国人。

林回答说:“民心可用。”林则徐的回答和道光帝的上谕都是士大夫阶级传统的高调和空谈。

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因此,可以说林则徐并没有公开提倡改革,没有向西方学习。他的思想和实际行动脱节了。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不是贬斥林则徐,只是从林则徐的个人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转型之艰难,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潮流,告诉世人只有实现近代化才可以拥抱世界,赢得未来。同时也告诉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要回到当时的那个时代中去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人其事。我们不需要高大的人物,深入到历史场景中去,摸清人物的心理,这样才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作者最后如此评价林则徐

“他(林则徐)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林则徐)无疑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好产物。他认为自己的名声比国家大事更重要,更不用说别人了。

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作为传统的士大夫,林则徐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所谓的道德问题,而是因为社会和时代的原因。

相关阅读

  •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作者写的作品,让我受到很多启发。如何写出读后感?下面是一篇关于“历史的天空读后感”的详细文章。...

  • 最新林汉达历史故事读后感(合集九篇)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林汉达历史故事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谈话...

  • 活法读后感九篇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疑智慧;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在读完作品后,心中常常有所幻想。 写读后感是对原文深入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读后感如何写的更有趣?经小编精心推荐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活法读后感”,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同事一起学习!...

  • 河岸读后感九篇

    读书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作品总算被我读完了!虽然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但我也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的读后感呢?如果您想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读一本“河岸读后感”。...

  • 家读后感九篇

    在空闲的时候,偶尔我们会选择阅读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书籍。读完之后,我们可以简要地记录下书中的思想,然后写一篇文章来总结我们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我们为您全面介绍了“家读后感”的相关信息,并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一些收获,如果是这样的话,请您把它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