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25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曾国藩家训读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1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曾国藩其人其名早已如雷贯耳,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既为孙中山、章太炎等人所不齿,但也拥有毛泽东、蒋介石这样的铁杆粉丝。最后一个原因是有郦波老师的解读。读完他的《风雨张居正》、《宋元明清那些爱》后喜欢上了他的讲书风格。

回到此书

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这本书把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评述。 自觉读来受益匪浅。

关于读书

一、“耕读传家”

曾国藩在对后代的教育中,也把读书当成了最重要的事。他在家书中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曾国藩之所以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是因为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他的大儿子曾纪泽不愿读书只为参加科举考试,即今天的高考,他喜欢西学,后来,就是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曾纪泽成为晚清少数早期接触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人他除了英语之外,还精通法语与俄语,所以他后来成为当世最有名的外交家。

曾纪泽的弟弟曾纪鸿也是这样,也不喜欢科举考试,他喜欢数学,曾国藩就特别支持他研究数学。结果曾纪鸿不仅有好几本数学专著,还独辟蹊径,把圆周率推算出小数点后一百多位,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的水平。后来,曾纪鸿还写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本电学专著。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思想在当时的乱世之下还是很新潮很超前的。同时代的另一个大人物梁启超对子女的培训教育异曲同工。(见《梁思成传》)

从曾纪泽与曾纪鸿两兄弟身上可以看出,曾国藩所主张的“读书改变命运”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应试、为了科举考试。

《曾国藩家书》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这话是说读书对于人生只能起到两个关键的作用。

排在第一位的,是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

除了读书可以立志,曾国藩还认为读书可以立身。就是说读书至少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

三、读书之法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

对此,曾国藩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总的来说,他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第一,要读经典。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经典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它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呼啦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读完,一本都没读通、读透。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也就是一本没读懂,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

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用今天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两个儿子在兴趣第一的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是我国著名的数字家。超常规的教育模式成果可见一斑。这在今天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家长仍难以做到。

为官之道——穷

第一,在官场上,“穷”是保身之道。 因为你肯穷,因为你不贪,就说明你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欲望,也不会有落人口实的把柄。所以曾国藩在起兵之后,经常自我标榜的一句话就是:“不怕死,不爱钱。”

第二、曾国藩看重“穷”字的第二个原因是不论是不是在官场,“穷”都是“善身”之道。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对男人来说,最危险的两样东西,就是金钱与权力。所谓名利场,只要涉及到钱与权的交易,场场都是惊心动魄的危局。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凡把钱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个人的品质一定有问题。

穷,能独善其身。也就是守得住穷,就能保持自身的品质优良。这个标准虽然简单,却很实用。

第三、曾国藩看重“穷”字的第三原因,则是出于他个人的信仰所在,所谓“仁爱忠恕、礼义廉耻”这种儒家信念,也让他立志要做个清廉的好官。 他不仅自己崇尚节俭,也要求家人在生活上都要勤俭持家,对于曾国藩来说,节俭是一种品质,关系到他的人生信仰。所以他在当时有个外号,叫“一品宰相”。是因为他每次吃饭只食菜一品,也就是只有一碗饭、一个菜,所以这个“一品宰相”其实是当世之人对他这种勤俭品质的褒扬。

他的儿女们也都很好的继承了简朴持家的遗志,生活所用皆自己动手。这就是家训的力量吧!

自我塑造之——每日自省

曾国藩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即写日记,把每天所做所为所思所想记录在《全集·日记》里,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要敢于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错所误都记下来,那才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这才叫真正的勇士。所以勇敢并不只是面对别人,那叫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敢是敢于面对自己。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这样就可以触目惊心,这样改起来就容易多了。

曾国藩不愧是既好学又有毅力的人,他此后一生都记日记来反省自己人生的得失,直到去世的头一天止。

自我塑造之——修身养性

一、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

曾国藩有一句家训名言,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静能克浮躁,静能生智慧,所以每天要练静功,也就成了曾国藩的一个必修课。

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旦真的能静下来之后,一个人心地空明,看问题也就看得特别清楚。正是靠这个“静”字,曾国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 对人要诚!对己尤其要诚!

从诚信开始,一点一滴,勤劳努力地做好自己,以求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养生家第一秘诀”—勤

勤劳就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曾国藩认为勤劳的品格极易激发其他的良好品格。所以他在家书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

四、要“和以治家”。

曾国藩认为“和”能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家庭发展环境。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一生对这句话是笃信不已。他在家训中有关“和以治家”的论述很多,比如“家和福自生”,比如“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五、忍字经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全集 家书》) 曾国藩所说的“忍”,首先是有价值的“忍”。 是要能使它成为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发奋图强的契机,这种忍才是有价值的忍,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忍,才是杜牧说的“包羞忍耻是男儿”的忍。

其次,对于这种有价值的忍,曾国藩还认为要能忍得彻底,忍得够狠。 学会培养实力、保存实力、发展实力的“忍”。

事实上,不仅曾国藩,古来英雄豪杰,但凡能成就番事业,在忍字上,都有非凡的功夫。从韩信胯下受辱,到曾国藩长沙被逐,你越是英雄,越要有肯低头忍辱的勇气。

纵观曾国藩家训,最鲜明的特性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前瞻性、超前性,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几乎无所不包。这也是其后人多成大才的重要原因。更是后人推崇其一生所成的重要因素。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2

梁鸿燕说到曾国藩,我对这位晚清名臣的了解只停留在上学时期学习历史时的一星半点,只知道在当时腐朽不堪的清王朝他参与了洋务运动,后来再无更深入的认识。说来也巧,大概去年深秋,我微信里的好友分享了一段关于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的文章,当时看了看觉得曾国藩在教育子女上竟然有自己独到的方法。放假又得到了能全面了解曾国藩一生经历的这一套书,虽然还未全看完,但所看之处都细细琢磨了,也算是重新认识了曾国藩,而且越看越想更多地了解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为何能让毛泽东和蒋介石等伟人所佩服?

我看这套书的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曾国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为可贵。

1、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一生热爱读书。从上学开始,虽然智商不高,但父亲对他的照顾很严格,所以他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是我们父母和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常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后来终其一生,不论再忙、再累,甚至仗打的再凶险,凶险到要丧命的地步了,他也要把书带在身边。

并且边读边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可见他爱读书到什么地步,所以最后把左眼都读瞎了。

曾国藩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把读书当成了最重要的事。从曾国藩的父亲以及曾国藩身上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所主张的读书在当时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应试、为了科举考试,可见他们的远见。正因为如此,他的两个儿子才有了如此卓越的成就。

他认为读书对生活很重要。一是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是可以培养人的信仰,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做为家长和老师,读书,不再只是给孩子做个榜样;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改变自己,影响孩子。

二是读书还可以立身。曾国藩不是说读书“以图自卫其身”吗?这个观点在当今时代真的很有前瞻性!

后来经过实验证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32%,可见曾国藩的思想在当时来说真是不一般啊。

2、我与我周旋

从曾国藩几十年的戒烟历程中不难看出他的决心和勇气。虽然说“男人戒烟,就和女人**一样,永远都有明天!”

还是先从“改名励志”来看看曾国藩戒烟的决心吧。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曾国藩戒烟的决定,几次失败之后他发现以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监督上,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后来,我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日课十二条”了,不是常说自己不逼自己一把,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的。这在曾国藩身上也有了印证。有了前几次戒烟的失败,而且搞的人尽皆知,轰轰烈烈。

于是曾国藩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就是这个办法不仅让他戒烟成功,而且成为了他的修身养性十二条款,也就是他每天必做的十二条功课。就是“日课十二条”,其实此时的曾国藩对戒烟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守住一个“恒”字的境界了。也正是在这次成功戒烟中,他的生活境界有了质的升华。

从那时起,他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社会,也不是你的对手,而是我们自己。“我与我周旋”的结果怎样,也就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3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像毛泽东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资治通鉴》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责任感。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究其一生,可以用忠正、坚忍、谨慎、智慧来形容他。他在修身、处世、为学、为官之路等各方面的心得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曾国藩家训》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

《曾国藩家训》中写道: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己贪,才是我们端正心态的关键,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对待朋友方面,他特别重视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找到自己道德修养的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我们应该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在曾国藩看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关心的应该是自身的努力,如果付出之后如果没有回报也要用坦荡胸襟以面对。他所讲的很多为学修身之道是不带有任何历史色彩和阶级特性的金石之言,对于年轻人的成材帮助很大。

曾国藩所着的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时事变迁,但是《曾国藩家训》中反映的文化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依旧具有顽强的活力,曾国藩一生追求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在今天仍然光芒四射。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4

一直不愿读晚清这段历史,也不愿了解那时代的人物。毕竟这是段国势日渐衰弱、列强虎视眈眈、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屈辱历史,读来让人心情沉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边书,竟然有种相见很晚的感觉。

现代人有多少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心烦,有多少人为家庭事务所累,心力交瘁,不妨读读郦波教授评说的曾国藩家训,没有古代汉语的生涩难懂,并且尊重历史,把曾国藩家训的精髓剖析的深入浅出,最适合我们这些古代文学功底薄弱的大众阅读,现代教育专家的各种教育理论,各种家教方法,原来我们的先人早已做了精要全面的总结。一书在手,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修养问题都已迎刃而解。时间关系,只是阅读了上部,已是感觉受益匪浅。

感触较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读书改变命运

曾国藩出身于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如何能够成为晚清一代鸿儒呢?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十几岁时,曾国藩科举失败,用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他对书籍的痴迷。

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曾国藩总结了三种阅读方法:读经典,不读新书,培养个人阅读兴趣和方向。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二、 自省的力量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32岁的曾国藩,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

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有谁能望其项背?这种自省的精神和毅力,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

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

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6

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有感

这个寒假很荣幸在大家的共同陪读个,我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本书,早以前我也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但一直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也没有去深一步了解。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曾国藩的许多事迹,例如组建湘军是怎样的一个过程,组建湘军后历经十几年扑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挫折,为此还自杀未果,他在青年和常人一样,学知识也不是很聪明,蛤是他能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支持信念,任何事都要反省,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成果,也留给了后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很多,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说最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反思真的是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要不断反省自我,就像曾国藩办团练,还想把绿营军一起训练,后来遭到侮辱,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变之前的不合理之处,最终成功了,所以我觉得今后我们在做事上也要多思考自己的做事原则,这们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

其次,阅读可以改变生活和命运。我认为这是杨校长让我们阅读的原因之一。曾国藩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一个不一般的父亲,经常鼓励孩子读书的关键是细心研讨,并持之以恒,作为老师我们也经常买书、读书,但很少能把书读细读精。

曾国藩在家书里说,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

读书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要不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我认为他说的句句在理。所以在今后的读书中,我还要学习他的读书之法“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

再次,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也特别强调这个“勤”字,在个人、家庭、集体、意义都是重大的,勤奋是曾国藩成功的前提,书中说曾国藩不是十分聪明,甚至有些笨,但是他勤奋呀,所以才能成为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人才,也是勤能补拙的原因吧!

我想曾国藩的“家勤”万事兴我们也不妨试试,这里提醒大家勤固然是人生重要的修身定律,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人生价值。曾国藩就戒烟这件事,反反复复持续了好几年,最后把心爱的一套烟具砸掉后,才慢慢戒掉,从中我们不仅看出了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去改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多少毅力。

我想无论你想改变什么,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唤醒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我想说曾国藩并不平凡。他身边全是有才之人,而且都愿意听他的,甚至像湘军大将李续宾,在曾国藩离开江西战场回老家守丧跟咸丰皇帝斗气的一段时间里,连兵部都调不动他,他还是只听已经辞职在家的曾国藩。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们也应该多了解曾国藩的用人方式,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7

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躺在房梁上,等待最好的时机。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

这孩子背的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

“不就是一篇嘛!有什么难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

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

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成了一位伟大的儒家。

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8

读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郦波的《曾国藩家训》(上下),感受颇深,特别是讲到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每天持之以恒的践行,非常受益。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七条问题和恶习。一是抖脚;二是无事看手机;三是不善总结;四是不细心;五是不能从容;六是臆测行事;七是不耐烦。等等

因此也制定了自己的日课七条:

1.早起。冬春6点起床,23点前睡觉,午休1小时。

2.专敬。一是早起后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存在差距。二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后再做下一件事情。三是保持精神振奋。四是时刻不间断琢磨从事业务工作。五是严以自律,公私分明,时刻与自己的私心作斗争。

3.谨言。一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及时汇报沟通。二是背后莫论人非。三是不当众批评人。

4.保身。一是节劳。保持专注力,勿分散精力;中午午休,工作间隙运动10分钟。二是节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三是节饮食。不饮酒、不吃辣;早起一杯温水、一碗黑米粥;晚饭吃中饭一半并不吃肉;饭前喝汤。四是锻炼。早起做2次平板支撑、俯卧撑、下蹲各10个;下班后跑步30分钟及以上;每周打一次羽毛球。

5.研文。一是每天剖析一段或一篇文章,并记录纳入知识体系。二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用手写文稿的方法检验学习成效。

6.读书留痕。一是读书不二。二是读不懂不往下读。三是每读一次书须做读书笔记。四是每月至少读两本书,每日至少读10页,每读完一本书须写读后感。

7.日有所获。一是用日记反省不足。二是静坐30分钟。三是完成一篇文稿、一次公务活动等较大工作量的须在日记进行总结。四是每日梳理所学,并纳入知识结构。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篇9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二号皇帝” 、“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带着对曾国藩的好奇我拿起了《曾国藩家训》一书。

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细细读起来,他的每一篇“家书”,都有一个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义。就拿他的读书之道来说,在今天仍可为指导、借鉴之法。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泽东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在读书上他要求“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

他还非常讲究读书的方法,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并且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尤其有两点让我感触最深:一是他提到“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也就是读史时要做到设身处地,好比自己正在与当时的人对答应酬。如果遇到当时的事,你自己会怎么做,应该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即使有真情要倾吐,可是道理却无法表达清楚,从而不得不临时去探寻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时沉溺于雕字饰句,想通过巧言来取悦于人,而修辞立诚的宗旨早已荡然无存,这就更为拙劣了。

我写东西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发可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坏,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无味。而要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曾国藩提到那就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

在这本《曾国藩家训》中值得一读的地方还有很多,难怪毛泽东主席曾说其在近代人中独服曾国藩。

相关阅读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汇编十四篇

    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文字记录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您知道作品的读后感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希望这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让您感到满意,让我们一起探索文字的海洋感受阅读的智慧和魅力!...

  • 最新《曾国藩》读后感范文六篇

    写一篇读后感重点在哪里?通过读书我收获了好多,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作品。这时候写读后感是体现作品的内涵与精髓,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曾国藩》读后感”。...

  • 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本13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你不妨看看曾国藩传读后感范本13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最早...

  • [优质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怎么写

    职场达人的工作文书都是别有一番风景,工作当中的文书可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学习工作文书规范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想要成为职场达人,就从工作文书开始吧,条理有序的文书会让你少很多工作烦恼,有什么万能的文书模板值得我们学习呢?阅读下面这篇《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怎么写》文章对你的职场有帮助!在温暖的阳光下读书...

  • 最新读后感: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摘抄(960字)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读后感: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摘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完这本书后,我没有急着写书评,停了一天才写的书评,目的是为了以后再回顾的时候有个参照。原先看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