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24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邓小平理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1】

邓小平理论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我读了邓小平理论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真理性。以下将从理论的核心观点、国家发展的现实示范和对我个人的启示三个方面详细具体且生动地叙述我的读后感。

首先,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邓小平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强调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才能解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他坚决主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这一核心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发展是根本问题,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够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其次,邓小平理论在国家发展方面树立了鲜明的现实示范。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不仅在经济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还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了重要的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几百万人民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点让我深感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展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最后,邓小平理论给我个人带来了许多启示。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提出了“小康之家”的目标,鼓励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断努力追求个人的幸福与满足。他还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鼓励人们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这使我深受鼓舞,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够实现个人的理想和发展。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而且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读后感,我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决心。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2】

如今,中国国力低落,政局动荡,迎来了新的曙光。带来这曙光的便是当代伟人邓小平。领导我们前进的中心思想是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国家、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邓小平从伟人的角度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针对政治(和平统

1、 “一国两制”和“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是指导中国未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

以下便是我对这两项重要方针的理解

"政治——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其意义有两点:

祖国统一

"和平统

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1984年6月20日的决定

2、第二十三是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先驱性政策。这是澳门问题后续解决和今后台湾问题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祖国统一是国家强盛的保证。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没有和平生活的内在保障。中国的大部分财政资源将用于内战,这是饱受内战之苦的中国人民的深切感受。

2019年12月18日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3】

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和理解。

阅读时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于朴实之中的却是深刻思想。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之后,我对邓小平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社会主义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长期以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普遍认识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它消灭了一切对人的剥削,实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不仅肯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统一起来加以考虑,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回答,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不懈努力,决不掉以轻心。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

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考,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样使我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具体事物,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只能从现实的客观对象出发,对其判定和认定,并在这个过程中排出主观臆断,非理性的因素,从而对现实事物的发展做出科学地认识,制定合乎实际的决策事实证明,没有实事求是不可能有中国的大发展。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对历史上人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的精髓的准确把握。

通过这些,我确立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式,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价值取向。

读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感到自己重任在肩,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本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除了学习理论,我们还应该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领导干部如果胸无点墨,知识面过窄,那要么不会讲新话、出思路,要么乱发言、瞎指挥,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学习科技、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性思维所要求的。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是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树立信心,明确责任,确立科技兴国战略,努力实现祖国更大发展。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4】

综上所述,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身处新世纪上海的我们应响应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的贯彻,市委明确提出了要塑造新一代上海人的标准,预示着上海人再将经历一个凤凰涅盘脱胎换骨的过程,为打造世界级大都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平台。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精神文明程度。得益于即将迎来的北京奥运提供的良好契机,眼下又使这种提升具有不同往常的特点。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话题。这一话题,由于奥运的机遇如期降临上海,在沪上显得尤为不同寻常看到一个全新的“城市世纪”正向自己走来: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数字化城市、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新理念、新模式纷至沓来,新功能、新构建急需领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上海人形象的讨论就集中在这样的话题上。上海人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和公共道德规范等方面,由此形成了包括“七不”规范在内的成果;到了世纪之交,“面向新世纪的上海人精神”的大讨论中,依然有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而这离市**提出市民“七不规范”,已有整整十年之遥了。几多讨论前后绵延十数年,而乱穿马路之类竟成了跨世纪的难题,足见上海人的旧俗陋习是何等根深蒂固。

旧有的市民形象不改,场馆建设再现代、道路交通再便捷、市容环境再整洁,上海的城市精神依然会蒙羞受损,上海的城市文明依然会基础不牢,又何谈“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

当然,我们不必对上海人的未来形象持否定态度。实际上,积习难改的只是上海人中的少数,而面对奥运机遇,上海人对自身形象的重新设问,恰恰表明这个中国最早接受现代文明熏陶的城市,已经告别了曾经有过的盲目自大。前景是如此美好,紧紧抓住奥运的机遇,上海人就一定能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完成现代人格的升华!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5】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997年2月19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世长辞。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告诫全党同志: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大会的主题。江泽民在向这次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他向全党同志发出呼吁:"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次大会将以邓小平名字命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列入党章,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等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这一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又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002年的"5.31"讲话中,江泽民又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它统一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为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中国共产党锐意改革、奋发进取的形象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6】

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首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这些观点和内容的全面发展,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7】

二是弘扬民族特色,形成了公正、积极协调的辩证和谐思想。对中国人来说,“和”是古典哲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君子人格与哲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在自然与社会中,万事万物组成一个个不同的系统,按一定的秩序运行,所有的事物又在一个大的系统内保持着复杂而微妙的平衡,并最终产生质的飞跃。

“和”的理念,就是要在系统内寻求合作、协同、保持多元性整合、多样性统一。他提出的“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制理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下承认文化的多样性,等等都说明了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选择辩证和谐思维来处理国内国际事务,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这种理论思考,让我时刻思考中国现有的艺术现状。今天是艺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艺术发展和崛起的时代。我国传统艺术虽有悠久历史及其博大之处,但自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就在世界掀起现代艺术的浪潮时,我国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因此,我国的现代艺术相对于世界先进艺术还是比较落的。

然而,在近百年的现代艺术落后状态下,我们的中国艺术大师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样地,我们在开拓中国艺术之路时,也应时刻保持着中国固有的民族特色,而不是照搬西方的艺术,我们应批判的去看待比我们先发展的世界现代艺术。我们在吸取别人的优秀艺术的同时,我们也应时刻联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而创新出一条真正属于中国的艺术。

中国有56个民族,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整个中国的艺术特点,从综合思维到中性思维进行艺术创新。只有这样,中国艺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走向特色。

第三,他把握时运机缘,形成了因应灵活、融通无碍的通变思维。“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出他的思维特质。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非常典型的通变思维的成果。

最灵活的人最能掌握大局,在邓小平诸多谈话和决策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洞烛物情、因应咸宜的灵活态度与适应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他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里重塑具体的时空观念,提出以改革助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这种抓住时机,应变原因的改革思想,时机上是一种极好的创新发展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材料的使用将会丰富多样。从英国第一次水晶宫展览可以看出,现代建筑艺术的材料正在走向多样化和简单化。然而当玻璃第一次运用在建筑上时,有多少艺术家为艺术发展而担忧,然而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们才开始了讨论并进行不断改革,最后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进而设计出更多的属于现代世界的艺术建筑与各类生活家具产品。

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道路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技术和材料更加发达和方便。我们在创作艺术时,要始终把握现有的科技手段。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端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有理性的科技思维,只有如此,中国艺术才会更现代、更具有特色。如今是一个计算机时代,我们在艺术设计时,也应更好的运用计算机软件来为我们的创作服务、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与精确。

综上而论,邓小平的理论思维不仅让我们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而且他也指引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方向。他的理论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无论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都值得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始终贯彻邓小平的理论思想,要始终聪明、创新地遵循邓小平的理论思想。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篇8】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一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复出之后,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思考和解决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坚持毛泽东倡导的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领导进行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二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观点,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判断,进一步提出了用改革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三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分析了我们党在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条件下面临的新考验,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基本精神,而且从新的时代、新的实际、新的任务出发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一是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以政治革命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并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邓小平主导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南方谈话中,他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据此,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新境界。三是形成了改革创新的理论,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动力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科学揭示了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他指出,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化了我们党对于社会发展动力规律的认识。四是作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实现了由关门搞建设到打开国门开放发展的转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关门搞建设的严重教训基础上,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开创和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石,其重要思想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观点,其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一是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论、社会主义“一国两制”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为这一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二是邓小平理论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三是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邓小平始终围绕这一理论主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和推进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用新思想、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是邓小平理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构建。党的十四大全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写入党章,明确指出了它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新概念,并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二是邓小平理论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弄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已是社会主义,但还处于不发达、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的科学结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康庄大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都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判断,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规律的成功探索。三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能否全面准确认识这一问题,直接关系能否解决好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突破了只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原则出发而离开生产力抽象地去认识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去除了原来对社会主义认识中的不科学成分,正确地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科学的价值导向。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一是邓小平理论强调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的思想指南。邓小平理论不仅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将它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实践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二是邓小平理论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其对理论的决定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其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强调“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不可能有现在的一套方针、政策”。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都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三是邓小平理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原则上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和根本目的,并强调把人民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实际工作中,邓小平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一根本原则指导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发展观提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邓小平理论始终是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邓小平奋斗一生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贡献。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创新中不断拓展,坚定不移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奋斗的智慧和心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依据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发展。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概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但目前还不够完善,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关阅读

  • 邓小平读后感(模板7篇)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邓小平读后感,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 邓小平理论心得 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

  •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推荐

    09信2沈江在中国的发展史上,邓小平三个字深入人心。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

  • 最新邓小平文选读后感(热门九篇)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正确的描写进读后感里?读完作品之后,我们获取到很多人生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文字去记录对我们感受颇多的情节与人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邓小平文选读后感”很有启发性,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您能看到我们的用心之处并收藏网站!...

  • [读后感分享] 观潮读后感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 观潮读后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