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品12篇

发表时间:2024-07-09

哪些作品读后感值得我们借鉴呢?作品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代表作。认真读完书后,大家不妨抽空写一写读后感,经过细致的筛选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一篇最新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希望您能将本网页的URL地址加入收藏夹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

开始以为这本书是个哲学指点书,没想到是本心灵**。最近,我开始有计划地思考工作、生活和生活中的事情,这本书的到来对我很有帮助。

故事是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车子又没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的。讲述了名校毕业、收入丰富的都市“白骨精”若菱,在一个下雨的冬夜巧遇一名智慧老人,在与老人及他的学生的数次交谈中,她渐渐学会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填补自己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最终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己。

在作者看来,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与其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最好放下无意义的身份,最终回归真实自我的自然状态。

这个观点是我在这本书上最为认同的一点,我个人是个非常喜欢从他人态度上找寻认同感的人,从小到大令我非常苦恼,随着年龄成长,逐渐意识到不可能所有人都认同喜爱你,如果要过的顺心,首先要认同自己,放弃无所谓人士的观点。

事实上,人类痛苦最痛苦的根源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是盲目地执着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用书中老人的话说就是“失落了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或者叫做“内在真我”,不会随我们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而真正的自我,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爱,快乐,和平。但在现实中,各种限制和障碍使我们与真实的自我脱节。

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每天汲汲营营,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事实上,所有的人、物、物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当外面有什么东西触动我们时,记得往里面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打破限制,和真我沟通后,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郭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在两周的时间内看了三次,并反复分享了五场!在整个看书和分享过程中,内心最先涌出的就是感激,接着就是幸运感!谢谢你,吴先生,你总是给我们推荐有益于我们成长的好书。幸运的是,我能和樊理姐姐一起参加家长情商班的工作,在学习和分享中成长和培养自己!

初看这本书,觉得它像一个集合体,把量子物理学、道家、佛家、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教义和概念溶到一处,用一个小说故事来串联,浅显易懂;再看却觉得难了起来,难就难再把那些“功课”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到往内探求、修炼自己。很喜欢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让我想想我们7-12岁孩子的情感abc法课程。

它说,记住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份礼物,这让我再次想起安东尼·罗宾的教训;过去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故事!要学会编写你人生全新的故事!

三看这本书,我开始由衷地为我们在读的会员孩子而庆幸,觉得他们是多么的幸福!能在3岁、6岁、10岁接受情商教育——这么小的年纪,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在心里积蓄了很多精力,长大后怎么会不知道如何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呢!我会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家长,表扬他们是一群有远见、热爱学习的家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这本书构思巧妙,特别适合分享,因为它每一章都是通过白胡子老人问主人公若菱一个问题,每一次都是让若菱带着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回到她的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方便我把书中的问题直接提出来引导家长思考讨论,也是让自己再反省思考的过程。发生在你生命中所有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是绕不过去的,一定要去积极面对,“在生活中修行”,在不断认知自我、完善自我中修炼,活出快乐的自己、活出有价值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3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体会

我通过这段时间对张德芬的佳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 的阅读, 心里有很多感慨,每一章节都触动我心,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本很特别的现代修心书,仅仅一遍的阅读,比你更不能完全的吸收其中奥秘。 这本书需要我反复的阅读、 咀嚼、 吸收, 才能从中获取更多感悟, 渐渐的才会发现,他已经慢慢的净化着我的心灵… 我以前看的书都是些讲道理,学做人的书,告诉我遇事怎么去做,为什么这么做…等等,一些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而从来看不到真正的自我,离真我越来越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而这本书明确的告诉我,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追求的是什么,该如何了解自己,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将心灵的思考,人生的哲学都融入到了一个**故事里后, 引导着我们渐入佳境深入浅出的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书中的老人就是个智者,第一章中的“我是谁” ,让我蓦然惊醒, 我问自己:

我是谁?而我和作者一样, 并不知道自己是谁, 所有的定义只是一个代号,并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从外由内看自己,而且看不到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戴上了一层层的角色面具。

而真实的我恰好被这些面具所包围,所以随着我们生活的改变,面具包围真实的我越多,我们离真实的我就越远。 “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凭着我这二十年的生活感悟领会到了: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就是台上的演员,我们的人生观念就是导演,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书中对于我们所有人所追求东西而下了定义——爱、 喜悦、 和平。这解开了隐藏在我心中多年的谜团——我们为什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爱、快乐与和平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吗?

他是由内至外的散发,而不是由外来物质所获得的,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当然,不能说每个人都想要一样的东西,虽然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追求的爱、快乐与和平的程度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同,生活也不同。 我们喜欢或讨厌的一些人或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或需要,就像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的内在,当我们看到了自己受到外在事物触动时,不能只看表面,要往内看,看看自己以前的旧伤有没有碰触到, 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没整理好, 不能把能量浪费在那些外在的, 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事物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时,我们要把那些的当作是为我们包装的礼物,不同礼物就有不同的包装,他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但是当我们鼓起勇气,一点点的大开包装盒,我们会发现里面的礼物值得我们去珍藏。

最后让我深深的懂得,其实一切的问题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要我们去适应这社会,并不是让我们来改变这社会来改变自己,只要我们改变自已,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人外在事物都会随之改变。对于这本书,我会细细品味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境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4

起初,我听说这本书是我大学里的朋友介绍的。我一直听说这本书值得一读,但我没有付诸行动。通过搜索张德芬的简介了解到她是由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蜕变成了一位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的心灵修行者,从而让我关注起她的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品读确实让我有一种体验心灵的感受。

这本书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以**的形式向人们讲解和注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生活中,在琐碎而忙碌的细节中,人们再也不能用纯净而明亮的眼睛看待人、事物和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不断进行的竞争无限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人们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中,我们时常会觉得“活着好累!

”,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命运不公、时运不济、生活一团糟,以至于到最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

我们一直在寻找内在现实之外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失去真正的自我。我们想的越多,想要的越多,失去的越多,失去的越多。这样,到最后,在工作和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大,导致我们越来越不开心,在痛苦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书中的老者是我们心灵的指路人,他通过对若菱的开导在告诉我们,工作、生活、思想上的我们都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对自己的解读是无法通过外在体现的,要从内心去真正的剖析。就像是吃冰淇淋,在没有吃到的人面前前你会用一系列的美好词语去表达,可是他还是体会不到你说的那种美好,但是当他吃到嘴中的那一刹那,一切词语都显得多余,他自己的体会才是真正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让事情自然的发生,而是事先在意识里给它定位了一个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评判我们看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心中想的是什么样的,眼中看到的也是什么样的。有时候换一种眼光看事物,会发现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闪光点。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

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她认为家是个冰窖,尤其是婆婆家。我婆婆又刻薄又严格,我嫂子又古怪。但当她微笑着面对婆婆和嫂子时,她发现婆婆对她是真心的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改变自己的想法,以一种真诚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的时候,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对待你的态度也是真诚的。

其实,婆婆的刻薄和恶毒,正是若菱主观想象的表现。她给婆婆贴上了刻薄和恶毒的表签,所以她也对婆婆漠不关心,使她陷入恶性循环,婆婆对她也同样漠不关心。

我们的本质是寻求爱、快乐与和平,但这些看似简单易得的东西却受到我们身体、情感、思想和认同这些外在能量的影响。我们的情绪是影响我们的最大因素,若菱在同一天经历了同事和老公的背叛,她觉得生活一片黑暗,在老人处,若菱发泄了所有愤怒的情绪,并接受老人对这些事情“臣服”的意见。她开始对自己进行剖析,可是负面的情绪还是源源不断的涌出。

如果我们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可能会吵架,哭泣,甚至做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有时候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可能这些礼物的包装丑陋,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和鼓起勇气慢慢的将这丑陋的包装一层层的剥开,也许会发现里面藏着精致完美的礼物。时间会证明一切,只要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结果就不会令人失望。

“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我们管不了,他人的事我们也管不着,唯一可以管的只有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而对于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臣服。臣服并不是代表软弱,我们唯有接纳了当下,不去徒然浪费力气做挣扎,进而换一个角度去关注到眼下,事情往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当我们用一根手指指着别人时,我们将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不惯某个人的某种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的投射和逃避,我们所讨厌的就是自己不愿见人的一面。

没人知道,道最后,我们会到达**的终点,长跑和规划。然而,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的羁绊会影响到你为自己规划的终点。但不管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保持平和乐观的态度,接受一切的好与坏。当有某种外在的东西触动我们的时候,要往内看,看看是哪些内在的阴影影响了我们,先从内在去调整自己,再集中精力去对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要时刻记着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张欣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5

经一个李姓朋友的介绍,我用了一下午及半个晚上读了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告诉我,如果我想学习感性认知环境,这本书可能会帮助我找到答案。所以我采纳了她的建议,试图在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将自己与内在的真我连结,同时阐明了一个道理:“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亦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几章节,然后静静回想或者与朋友来**彼此对于潜意识中的真我的理解。

可惜鄙人时间有限,只能匆匆一览。其中的真谛恐怕是不得要领。在这里我就把我的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本书解释了我们人类在生活中追求的东西,但只有五个字可以表达出来,那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此努力地追求我们想要的幸福呢?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各种角色,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

我想是,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你的内心。当外面的人何东西触碰你时,记得往里看,看看你自己的哪一面又被触碰了,看看还有什么阴影没有被理清。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情上。首先在内部层面进行调整,然后集中精力于可以改变的外部部分。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是盲目地执着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樂和积极的思想,那么好人、好事、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所吸收。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这大概就是书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道理!

书中提到的另外一个观点:“爱,罪恶假汝之名!”“为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乍读不能理解,然则细想后觉得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不想承认而已。”书中举例说明了有些事出发点一切因为“爱”,实则就是担心自己受牵连。对于那些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也许他们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好,举个例子吧!书中提到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小孩的调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必须按他们的意愿去做事,一旦违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声声的说为了他们好,实际就是担心小孩贪玩造成的后果会给大人自己带来麻烦。当孩子受伤时,大人应该花点时间来照顾孩子,耽误自己的事情。

小孩惹祸了,大人还得去善后。就是说大人们怕这些事情给自己带来麻烦,故要求小孩时都是说“我是为你好!”说到这点,为小孩还是为自己?

各人去想吧!

我们有很多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衡量和批评他人。这些是我们日常思想的基础,但我们从不检查我们思想的正确性。当你用不同的观点对待某一类人或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不喜欢他们的时候,这是一种自我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观点: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

痛苦是你创造的,因为那是你解释的。让我们来看看逻辑推理的一个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总是中性的,因为同一个a,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c。

所以,让我们在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事件的故事。

我也是粗枝大叶般爵嚼了这本书,不过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多,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谈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这本书时意犹未尽,本想趁夜写写感悟。无奈“拿人钱财****”,还得起早上班。

我的理性让你们觉得像“刺猬”,越是亲近的人越被我伤害的深。在此说声对不起!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6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经常听雷人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我改变了很多。节目中多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不是事件本身让你在心理上受苦。这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和围绕它编的故事。

我们试图在别人和外界寻找答案,但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到了错误的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当死亡来临时,它将扫除一切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真实的你不会随着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它可以观察世界,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落,岁月流转,环境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有时候包装有点难看,有耐心和勇气把包装打开一点,我们就会惊讶地看到里面的礼物。

所以我要感谢伤害我的人和事。他们没有给我这样的礼物,也给了我一个坚强成长的机会。只有重生的凤凰才能活得更高,飞得更高!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

不是让我们软弱,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你越抗拒,它就越持久。当你真正放手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将是另一个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将来,但我们的身体总是在现在,所以我们应该活在现在,学会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与身体相连,这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看到自己:站在绿草上,在微风中,在蓝天下,看着我,温柔地微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7

爱喜悦和平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创作的有关身心灵修为系列的书,她是前台湾知名女主播,2002年她毅然辞去了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开始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本书是她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作者曾经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大高校听取各类有关身心灵方面的讲座,加上其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并结合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创作。

书中主要以女主人公若菱的生活、工作、感情和心理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与一位老人的沟通交谈以及老人对若菱的指导讲述了人们在认识和面对事物过程中不客观、不理智的态度所导致的心理负面影响,当采取了客观、认同、臣服的态度后,就会转变对待事物的态度,让其不再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困扰,通过调节自己的心灵赢得爱、喜悦和和平。

若菱工作中面对好友的背叛,在感情上面临丈夫志明的出轨,在生活中面临婆婆和小姑的不满等一系列让人头痛的问题,在遇到老人之前,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暂且就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但老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生活,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全新的平静,当她跳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外在,从内在的层面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她的世界焕然一新,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丈夫最终迷途知返,回心转意,婆婆和小姑对自己关爱有加,获得自己喜欢的工作职位。

对于情绪、思想和真我等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书中巧妙地用五个同心圆来进行了解释,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代表人一生的追求,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第二个写着思想---检视,第三个写着情绪---臣服,第四个写着身体---连结。下面就来具体谈一谈我读完本书后感想:

(一)突破小我,找到真我

为什么我们总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似乎停下来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们是否有那么的了解自己?我们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金钱?

名誉?地位?权势?

得到了的东西是否有预期的那样快乐?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产生误解、下沉,追求各种角色扮演的认同感。书中老人说: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不能动摇你内在真实的自我,也看不到自我的虚假身份。”“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是啊,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在工作、生活中我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因而不断的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当每次得到后,喜悦总是那么的短暂,内心依旧迷茫、痛苦。也如书中若凌所言:“活着好累!

”,此书老人的话让我豁然开朗,蓦然惊醒......

在现实生活,由于生活的压力,事情的瞬息万变,我们都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迷惑,以至于不清楚“我是谁”,“我不是谁”,迷失了自我,丢失了真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太在乎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太过顺从,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社会主流思想所支配。不管是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找到真我,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事物。

(二)换个角度思考,别有洞天

我喜欢本书中的每一句话,最经典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从小的教育,环境,经验等让我们接受了众多的应该和理想,于是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等,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在工作中**着别人的不当,生活的不公,从来不检测自己思想的正确性。

在不知不觉地做了生活的傀儡,成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千姿百态的感受,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喜怒哀乐?书中说到:‘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它们这样或那样的发生。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呢?真正的快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我处的肿瘤科这样的环境,这种认识更加强烈。

我们只有拥有正面的思想,在科室管理中学会沉思,遇事不能仅凭借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求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在工作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学会臣服,放宽心灵

在这本书中,对我最具震撼的一个词语就是“臣服”。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一度很坚信地认为臣服就是屈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是失败者的专属标签,在我心中它很理所当然地被划分到了贬义词一类。但看完这本书,我明白,服从是对所发生事情的一种承认,是科学理性的一种表达。

我是一个比较固执的的人,对于那些不符合我的心意的事情,不符合预期的事物发生的时候,我往往都很纠结,久久不能释怀是常有的,因此当有这些事情发生后,我的情绪连续很多天都会很低落,很颓废。书中有句话说的很有到底“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 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和接受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巨大财富。所以,在科室管理中自己要有理智的行为,当我们臣服于理智时,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提升,才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4) 注意饮食健康,突破身体障碍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样在本书中,作者也对身体健康进行了大幅的阐述,“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我们是从事卫生医疗行业的,身体健康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然而身体又是与心灵沟通的桥梁,身体的状态就会对我们的心灵、思想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的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时,我们的思想会感到无比的轻松愉快;相反,当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势必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在科室管理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让我们的护理人员心里得到应有的愉悦,这样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工作才有激情。因此,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对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我读的第一本与身心灵有关的书籍,真的收获颇丰,人活着就是为了爱、喜悦、和平,当我们放宽自己的心灵,找到真我的时候,一切不好的事物都会变得云淡风轻,往事如过眼云烟,伴随着我们的只剩下快乐、和平。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室管理中面对不好的事情时,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从多个角度进行觉察,找到事物的内在,找到真正的自己,同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关心每个人,这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真正的充满激情。高莉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8

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看过这本书。当时,我记得小娟和少静正在读。我只是把它翻过来,觉得它太深奥了,不能继续读下去。今年我又看了这本书,我的兴趣突然增加,希望能有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是台湾著名女主播张德芬的一部身心小说。它以主人公若琳的感情和工作为主线,通过若琳与一位老人的对话,分析了若琳的灵魂思维和人生哲学。让我心里有很多的触动!

为什么我们总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似曾停下脚步来问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感受?

我们是否有那么的了解自己?我们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金钱?

名誉?地位?权势?

得到了的东西是否有预期的那样快乐?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产生误解、下沉,追求各种角色扮演的认同感。书中老人说: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不能动摇你内在真实的自我,也看不到自我的虚假身份。“痛苦是你创造的,因为那是你解释的。

"是啊,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在工作、生活中我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因而不断的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当每次得到后,喜悦总是那么的短暂,内心依旧迷茫、痛苦。也如书中若凌所言:"活着好累!

",此书老人的话让我蓦然惊醒......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最经典的是:“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从小的教育,环境,经验等让我们接受了众多的应该和理想,于是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探讨着别人的不当,生活的不公,从来不检测自己思想的正确性。

不知不觉中,他成了生活的傀儡,成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奴隶。世界的真相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千姿百态的感受,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喜怒哀乐?书中说到:

“事件本身是中性的,因为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很多事情,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它们以某种方式发生。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呢?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满正面的思想,在恰当的时候,学会陷入沉思,感受孤独;打开心怀,投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历,并把经历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对生命深沉的爱,对生活执着认真。遇事不能仅凭借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求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

这本书真的很特别。多亏了公司的读书日活动,我才没打算去淘宝。他值得反复阅读、咀嚼和吸收。亲爱的朋友们,在人生的匆匆忙忙中,适时停下,让自己和心灵安静下来,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唤醒大脑,认真思考:“我们想要什么?

“愿我们像春蚕一样出茧,同心同德,过一个真正的自我!

????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9

拿到这本书,并且看完它,是出于一件很偶然的事。这学期开学不久,我的一个朋友有一天给我带来一本书给我看。她没有强调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于是我就拿了,也开始阅读。这是一本身心灵**,但是其中蕴含的哲理不是读一遍就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把它当做一本书来读,而是当做一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书来读。

看见封面的时候,“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这一行字我都念不清楚。潜意识里,我想:这不是我的菜。太深刻了。

但从我打开它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不能放手。作者张德芬的前言让我深思。当我们被生活中的乌云所蒙蔽,无法继续时,我们就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总是愿意领导上帝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自序以一则故事开始:

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 ”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男子诧异道:

“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故事.

但它却很好的让我们来思索:其实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都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

我们找错了地方!可能是被德芬的自序所吸引,我有了看下去的理由。因为我一直不快乐,我也想找到快乐的方式。

这本书通俗易懂,文字简洁,语言简练。它以一位白领女子若琳为主角,讲述了她向一位老人学习以获得新生活的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生活就像一场戏。我们每个人都扮演了太多的角色,戴上了太多完美的角色面具。早已遗失了真正的自己。

换言之,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真正认识自己。我们的家庭经历和生活经历不是真实的我,我们的身体不是真实的我,甚至我们的思想也不是真实的我。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的本质是快乐、爱与和平。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在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但是我们在忙些什么?

追求些什么?大学生活是一样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于是,我们只能浮于表面,匆匆碌碌。

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爱、喜悦、和平”,只是每个人对于“爱、喜悦、和平”的定义不同,才有了种种不同的表现与追求。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做出自由选择,但实实上,我们是一台处于自动控制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的真我才是那个掌控一切的主人。我们的真我到底是什么?

书上说:“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内心的自我,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我的虚假身份!

”这些都未免太过抽象,但是任然给了我很多思考。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想法,我们相信我们所看到的和我们所想的都是完全正确的。往往我们的思想欺骗了我们,我们所看见的、听到的,都是经过我们的思想过滤了的,变成了我们想听见的、想看见的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看看自己的想法,看看它是否给我们带来痛苦。书中告诉我们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世界上没有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当事情发生时,不管接受它有多困难,它只是发生了,不能改变。所以要学会投降。投降不是让我们软弱,不是屈服,而是接受!这段话也伴随着我度过了这学期的艰难岁月,期艰发生了很多坏事。

我晚上把这本书带到图书馆,读了很多遍,想了很久。现在,这些磨难和挫折已经过去,留下了思想的进步。当然,我不认为这次之后,我可以好好休息。在那之后,我必须多次浏览这本书,并思考真相。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些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做人的态度与原则,让我学会了更宽容,更包容,让我学会了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让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来,去慢慢体会喜悦,和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每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件礼物

看这本书是出于朋友的反复推荐。一直都对所谓修心、励志之类的书籍无甚喜好,大概因为最初接触的此类书籍都是外国人的作品,像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等等,无非是格言警句、名人趣闻再加上作者身边的一些花边新闻,总觉得少了一点实用性的、或者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东西,但《遇见未知的自己》不一样。

整本书具有强烈的禅意,围绕着一位30多岁的失意女性,一股事的形式展开。据说,若林在故事中正在慢慢改变自己,而不是作者在悄悄地把几年的研究成果传递给我们。或者因为作者张德芬是一位女性,字里行间能让人感受到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

初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莫名,但看着看着便有一种渐入佳境的融合感,遇到的问题也许不尽相同,却也无非是围绕着工作、生活和感情。看到若琳对书中某件时的第一反应,他会在心里微笑好几次:如果是我,恐怕也是同样的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来说,这本书有一些启示。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工作压力、浮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大多处于不快乐和亚健康状态。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只会抱怨别人,想快点解决,却很少静下心来反省:为什么我们不快乐?

怎样才能真正快乐?这本书就是从老人的一句问话:“你是谁?

”带领我慢慢跟着女主角一起反思,一起成长。从三碗米饭的能量实验,到胜肽的形成和作用,到潜意识的表达,再到思维与身体的联结,直至最后的认同和改变,作者用很浅显的文学语言、生动的故事概述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学术语,让我在最后跟着女主角一起心境清明: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就像书中的老人说的:“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回顾过去的生活,有一些事件,比如考试的失利、朋友的背叛、生活的挫折,其实这些也不全然是坏事,正是这一件件包装难看的礼物,才加速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懂得珍惜和感恩。

心境决定命运,改变自己的心境,一切外力都会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而最初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它畅销过万,是影响了数千万读者身心灵的小说,所以很想尝试一下是不是真的这么玄。然而,看了前三章之后,我的心灵就已经受到了触动。《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如何逐渐改变我们的心,使生活更美好。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在婚姻事业都遇到难题,感觉生活很累很迷茫,有一位老者,他引导女主人公认识自己的内心,帮助她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作者以这样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引起我们的共鸣。

人生,在生活琐碎的细节中,在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下,放任自己欲望的膨胀,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而感叹“活着真累”,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清楚。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盲目地去攀附、追求不是我们内心真实需要的东西,所以越追求越迷失,内心更加迷茫痛苦。所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家,压力和失望都越来越大。

人们常常困惑——我为什么不快乐?

书中的老人说: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没有学会下意识地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很多事情不是自然发生的。他们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他们以某种方式发生。正如书中所说,事件本身是中性的,因为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生受苦的最大原因是抗拒事实。无论你反抗什么都会持续。要学会投降,投降的第一步就是首先看到你的第抗,看到你的第抗是徒劳的。当你接纳了当下,不突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地转机出现,这时候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所以,请不要继续在自己的痛苦上面撒盐。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快乐与否由你自己决定。最后的结果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与别人无关。不停地去抓取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你得不到时,就会痛苦、失落。

要正视自己的想法,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去认定这才是我,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快乐的路。

这本书里有很多对人生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读一读《遇见未知的自己》,你会觉得很幸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遇见未知的自己》第一次看见这书名,我就决定读读它。原因有二,一是好奇未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二是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因目前我正处于易怒阶段。

拿起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士,她让我感到美丽、干练、清新和愉快。然后读一下书名上方的文字:城市身心修养课。

我的理解是:哦,这是一本关于身体,心理和灵魂的书。上面还写着:

华语世界第一部销量过百万的身心灵必读经典,简单的理解是这本书很多人都喜欢看,应该不错哦!这句话还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叫德文。书的背面告诉了我:

这本书获得了“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奖,还有郝蕾、刘亦菲、李娜、杨幂等人的读后感悟。在下面,我看到了书架上的提案:精神成长,励志,哦,原来这是一本让我们成长、激励我们前进的书!

翻开封面我知道了里面有插图,再翻我看见了本书的作者是张德芬,再翻我看见了一幅插图下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看见了德芬告诉读者朋友阅读此书要从四方面去理解。

一是身体的联结,二是情感的屈服;第三是对思想的检验,第四是对身份的认识。德芬告诉读者朋友:我们不可能看了一本书就破除了一个行之有年的模式。

我们要在身体和心理层面每月去身体力行一个好的习惯,每个好习惯要有意识的持续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自动化了!)身体层面的好习惯,如饮食或运动,心理层面每天检视是谁或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或是让自己在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中,学习“臣服”的功课。

再看看目录:重印前言,生活是我们最好的导师,过你想要的生活。第一章是一个奇怪的对话-我是谁?整本书有36章。

阅读此书要在阅读几章后反复咀嚼,反思一下;或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您的经验,然后阅读以下内容。

作者写本书的动机来自于一个小故事:有个男子某天下班经过一条黑黢黢的暗巷时,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一盏路灯下找东西。他很慌张,急于寻找,让那个男人不禁停下来,想帮助她。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

”女子焦虑地说。“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

”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我们经常像故事中的女子一样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不在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地方找,却想当然的在我们觉得光亮的地方找,找错了方向再怎么找也找不到,越是在错的方向努力越是找不到。

就像你想好好学习和写作一样,但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班主任的工作上,你越努力工作,就越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又如感情也是一样,想找个人来疼自己,却不在疼自己的人当中找,怎能找到?!

都市白领女主角生活的跌宕起伏和影响,让我认识到我的共同生活。

女主角和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当她遇到老人时,她会和他说话——我是谁?女主人公先回答她的名字,我们通常都这样做。可老人却说那只是一个代号并不能说明“你是谁”。

我想那我是谁呢?女主角又回答了工作,老人说不是,因换工作“你是谁”的内容就会改。女主角又回答:

“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婚,只见过父亲几面,十岁以前都由外主父母抚养。继父对我一向不好,冷酷疏离。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的就结了婚,却久婚不孕,饱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讽,连老公也不表示同情。

工作上老遇小人,知心朋友也没几个``````”老人说这是你的身份认同。女主角说:“我是一个身、心、灵的集合体!

”老人说:“那也不全对。”第二章节我领悟到两点,一是只有你自己去亲身经历你才能够明白,别人说得再怎么样清楚,你也体会不了!

二是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不是类似于本书的女主角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第三章讨论了我们在追求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我们追求一份好工作,一个好伴侣和一个好生活。

幸福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为什么很少有人真正快乐呢?

观书有感之嫁得好郎君。书中说到一位女士想要嫁得一位好郎君,除了表面上认真的找,还要在潜意识层面相信自己配得到一段好姻缘,要学好情感上独立自主的这门功课。

观书有感之心想事成之定律。你所渴往的应该与你的最高目标相一致,有益于人类社会,而且必须注定是你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关于命中注定,是一些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每个人的命中注定都不一样,那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学识、环境不一样,有些人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会阻碍他通向他所向往的事情,所以他需要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从而破解自己的命运。

观书有感之和身体联结。找一个能让你集中精力、活在当下的活动,帮助你与身体联系起来。当你做的时候,你不是在运动本身,而是在你做的时候的精神状态和状态。

只要是能专心关照自己身体的运动都能与身体联结,如: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静坐冥想等这些运动。

观书有感之情绪的臣服。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那么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然后你接纳既成事实。

最后自己放下已经发生的事实。

观书有感之思想检视。每天我们挑剔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对我们脑袋里的思想言听计从。腐烂发臭的食物,我们绝不会放入口,或是吞进肚里。

可每天我们都放了多少负面影响在自己的脑袋中,还反复思考、琢磨。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不能因为从小灌输的一个概念,如你必须要能干而改变,再能干的人也有能力不足以逮到的地方。不能干的地方,能力欠缺的地方否定和压抑,它的名字叫“阴影”。

“阴影”不时浮上台面,造成困扰,我们发展计策逃避。但我们不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光明是到不到阴暗面的,只有当我们自己把它摊在阳光下接受疗愈,或把光带到阴暗处疗愈才会发生。对于我们的思想之正确性我们可以多角度去思考,如肯定和否定。

肯定你自己想的这句话,再否定你自己想的这句话,最后把你自己想的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进行调换。你会发现我们对别人的指控真的是三管齐下。

观书有感之身份认同之觉察。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不当之处,我们首先需要觉知,要放下身份认同的第一步是“看见”——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对于你想要的,你应该定义清楚。定义越清晰越好!

读完此书我知道了本书女主角从小父母离婚,十岁前由外婆抚养,后与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妈妈给自己关爱很少,长大后与大学同学结婚十年多未生小孩,后经历一天中工作上好朋友的背叛、欺骗,家庭方面丈夫的背叛、欺骗,再到工作上大的波动,经过几年的成长,当老人介绍需要她帮助的人——小雪,来找她时,发现她现在生活得很好!

通过**女主角的生活,我有理由相信我也可以像女主角一样经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舒心的日子,不光是我,大家应该都有理由相信。女主人公的结局是由这本书的作者写的。让我们看看作者的情况!为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要换两三次工作,因为她觉得不幸福,为了找到幸福,为了找到真正的本质。

我们何尝不是为了寻找快乐呢?生活中的许多变化都是为了让你感到快乐!其实,我希望我能达到这本书中提到的快乐,因为快乐会随着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从外到内;而喜悦是不会因外界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由内到外的,因内在的喜悦而表现在外的!

因喜悦不会因外界人、事、物的改变而没有了。我知道我现在不能达到那个高度,但我会尽力朝那个方向去做。你可以想象,当人们的快乐从内到外表达出来时,世界是多么美好!

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相关阅读

  • 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体会5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体会5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遇见未知的自己心得体...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锦集十篇)

    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读后感可以帮我们巩固这些知识。一起来看看我们为您准备的精彩“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将其收藏下来!...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笔稿范文网小编带来的“《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2篇”欢迎阅读!

  • 观潮读后感(精品12篇)

    要让人一生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深刻了解,产生了很多感触。要写好读后感,有以下几个诀窍:首先,要注意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主题,抓住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其次,要注意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要注重细节描写,注意作品中的人物...

  • 廉洁读后感精品12篇

    期待这本名为"廉洁读后感"的作品能够为您带来新的视角,并让我们领略到作者的文学天赋。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将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旅程记录下来,形成读后感。您对于这本作品的读后感有多深入地了解呢?请将这篇文章加入您的收藏夹,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