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总结实用

发表时间:2024-04-17

处理文档是办公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范文,起了引导和提升的作用。范文使用这个写作框架让故事更加有力度更加感人,你对好的范文创作有什么想法呢?感到迷茫可以看看“文化工作总结”也许会有所帮助,别忘了将这个链接保存以后要用得上!

文化工作总结 篇1

       关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有关工作汇报

       (丽水市农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挖掘不深、保护不力、利用不当等诸多问题。为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22‟38号),并于今年5月9日召开了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现就我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一、深入调查,摸清历史文化村落基本现状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022年,我市对全市古民居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进行了调查摸底。

       1、丽水古村落概况

       此次调查共有古民居村落78个,共统计有古民居2417幢,其中建筑结构主要为泥木,砖木、石木次之。古民居(特定年代民居或特色建材房屋)占地面积747123平方米。按年代分来看,1911年之前建成的房屋1087 幢,占45%;1949年之前建成的房屋625幢,占26%;1958年至1965年间建成的房屋297幢,占12%;1965年至1976年间建成的房屋687幢,占28%。从用途看,1759幢仍旧居住使用,231幢作为旅游,107幢作为经商之用,221幢空臵,有129幢做其他用。从文物保护看,有国家级16

       -1古村落纳入全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加强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丽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2年)、《丽水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绿谷文化建设的决定》(2022年)、《丽水市“古堰画乡”旅游区规划》(2022—2022年)等。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村镇,专门制定规划,如《西溪村建设保护规划》等。

       (二)坚持地方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把环境整治和保护乡村村落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如遂昌在危旧房改造中坚持自身特色,建设徽派建筑或从其它村落迁建古民居以与原有的建筑相协调。景宁深垟村依托现有石头装点成石围墙、石头路、石门楼、石浴房、石沟渠,打造名副其实的“石头寨”等。

       (三)坚持适度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在保护古村落和自然生态的同时,也注重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如古堰画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香樟古埠景点、古街修复改造、河道疏浚、游船码头等26个综合项目。同时,引进行绘画企业,面向社会引进农村手工艺和特色产品展销经营户和市区十大旅游社经营乡村酒吧,初步形成了集油画街、酒吧街和民俗民品街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一条街。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丰富文化载体,提升文化品位。我们坚持将非遗项目的传承作为重要村级文化活动载体,如西溪村传统文化项目采茶灯、板龙灯连续两届受邀参加丽水市国际文化艺术节,成为丽水

       -3三是开展一次调查摸底。2022年,我市已对全市的古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摸底。下步,我们将根据省里的具体工作要求,组织各地对辖区内的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重新开展一次全面细致地调查摸底,夯实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

       四是进行一轮分类梳理。根据调查摸底结果,组织人员对全市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并按省里要求,对照申报条件,符合条件的及时上报。

       五是编辑一本宣传画册。收集全市各地历史文化村落的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料,整编成一本宣传画册,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

       六是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对全市各地的历史文化村落,有针对性的挑选一批,按照“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发展规划,做到既要保护村庄原始风貌,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居行条件,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的典型示范。

文化工作总结 篇2

       文化工作建设汇报

       学院XX队文化工作建设汇报

       自入校以来,我队始终坚持“文化建队”方针,以“文化强国”精神为指导,根据我队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构建“燃青春热血,铸卫士情怀”为主旨的队文化思想,打造具有我队特色的“燃情文化”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育警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有效地发挥部队政治工作的作用,只有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才能为创建和谐警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地思想政治保障。下面,就我队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

       在建队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建队,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先进警营文化步伐”的要求,把建设先进警营文化作为加强中队建设和战斗力生成的重要载体,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规划,渗透到官兵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让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容易使人接受,更加贴近官兵,更具吸引力。我们把警营文化建设定位于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引领部队建设方向,紧扣学院主题教育这个大主题,结合历年中队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中队官兵意见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各项文化

       活动。

       二、官兵同台,积极参与

       中队干部始终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教导员组织中队文艺骨干进行学习讨论,精心编排具有我队特色的保留节目,并多次在中秋、端午等节日,举办中队自己的特色晚会,丰富了官兵的节日生活,提高了官兵的文化情操,更是带领3名学员在12年学院黑板报制作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队长从建队初始就倾情打造我队的“燃情文化”建设,始终贯彻文化建队的思想,更是在工作之余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学员同台演出多场晚会,为全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自参加学院文艺晚会演出以来,除个别公差勤务人员外,全队几乎所有官兵都有演出晚会的经历,我队已成为学院演出的中坚力量。

       三、活动开展,成绩喜人

       入校以来,我队共参加了学院大型晚会,演出达10余场,更代表学院参加了总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歌咏通讯赛,在歌咏通讯赛的13个节目中,我队共有59名官兵参加了其中的10个节目的演出,节目在全武警部队169个参赛单位中脱颖而出喜获三等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而在2022年晚会中,我队担负大部分演出任务,在规格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全院取得了极大的反响好评。

       其中三名同志表现突出火线入党,三名同志得到了学院的嘉奖。目前,我队参加的总部12年歌咏通讯赛正在评选当中。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利用校园网络新闻这个可供练笔的“阵地”,鼓励学员踊跃投稿,并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黑板报、电子板报,既达到了提高学员文化技能的目的,又让学员队有了一个很好的对外宣传学习的平台,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文化工作总结 篇3

       大余县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边境,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县的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基本情况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大余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几年来,县博物馆加大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征集、收藏各类文物1158件(组)。其中有一、二、三级国家珍贵文物 77件。藏品涵盖了从石器至现代的各类文物,尤其是青花瓷器的收藏在赣南名列前茅,各类石器也享有盛誉。基本情况如下:

       1、建立健全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法规,强化了文物安全。 先后通过县政府公布了一批地方法规,如《关于搞好风景名胜、名山游览胜地保护管理的通告》、《大余县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城乡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的通知》、《大余县关于重新公布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的通知》等。所有的文保单位由县政府下文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梅关和古驿道及嘉佑寺塔所在单位与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了文保协议。全县文保单位都进行了建档工作。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采取各种投入形式,先后对梅关和古驿道、陈毅旧居、灵岩寺、南安古码头和“八一”南昌起义整编旧址、赣粤边特委会议旧址、沈发藻旧居及一批古祠堂进行了维修。并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一、二阶段田野调查、复查及验收工作。共完成35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复查和调查,占目标任务的100%。博物馆还在人员紧的情况下,配备了两名兼职文物保安人员,严格执行库房出入制度,连续30年实现文物安全运行。

       2、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 我县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有两处于202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和古驿道、嘉佑寺塔)。各文保单位保护状况基本良好。在11处文保单位中,已开发利用的有:“梅关和古驿道”、“南安古码头”、“刘伯坚烈士墓”、“陈毅同志旧居”和“灵岩古寺”等处;2022年有我馆参加了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大余文物古迹》一书,反映介绍了我县部分现存的文物古迹和景点及部分我县馆藏文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将汇编《大余县文物概况》,全面反映我县文物古迹资料和现存情况。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与收藏爱好者合办了一个面积200平方米展厅,目前正在进行布展的前期工作,届时将实行免费开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自秦汉以来大余的梅关,就是中原通向海外的唯一通道,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美称。秦汉以来,为躲避战乱,中原先民举家南迁于此,大余的土著居民相互通婚,将中原文化和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从而形成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余南安客家文化。

       2022年以来,我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组织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对大余县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基本情况如下:

       1、成立普查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我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高度重视,2022年,由县文化局牵头,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先后成立了大余县非物质文化领导小组和大余县非物质文化普查小组。确定了由县文化馆牵头,组成普查工作实施单位,建立了专家小组和普查工作队。制定了《大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提高非遗保护意识,夯实普查工作基础。

       为提高广大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2022年以来,我们专门编写了“非遗普查和保护知识”在文化遗产日(6月10日)进行宣传。

       并发送到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和部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图块。并分别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县农民文化艺术节中进行宣传。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我县下一步的普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普查工作人员素质。

       为进一步挖掘大余客家文化的内涵,提高工作效率,扎实稳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2022年至今,大余县文化馆普查小组先后选派6人次参加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针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门类齐全,分布广的特点,我馆将全县11乡镇分片管理(以南安镇为界线,分上山片——南安镇、浮江乡、吉村镇、河洞乡、内良乡;下山片——黄龙镇、青龙镇、左拔镇、池江镇、新城镇、樟斗镇),每年组织6次我馆专业人员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到各片,对乡镇文化站站长、村非遗骨干进行辅导、讲座,并到村间地头下发宣传资料,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知识,为普查工作的展开打好扎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工作机制健全,措施方法得力,2022年以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民间舞蹈《南安罗汉舞》、民间美术《核微雕》、民间手工技艺《南安板鸭传统制作工艺》和民间音乐《吉村年歌》4个项目,2022年已列入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录。其中《南安罗汉舞》、《核微雕》、《南安板鸭传统制作工艺》3个项目,于2022年又列入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继续做好我县的普查工作,根据省文化厅《关于颁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评估的通知》(赣文社字„2022‟16号)和市文广局关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请工作的精神,按照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同时吸取其它县市普查工作的先进经验,并经大余县非物质文化遗传普查领导小组研究,按照普查工作“必须是立体地、形象地、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记录”的总体要求。2022年普查小组在全县部分乡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现收集线索300多条,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项目达20多个。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积极配合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发展,经专家小组研究

       并请示普查领导小组同意,2022年决定对更有价值的我县民间文学《牡丹亭故事原型——“女魂恋人”的传说》和民间舞蹈《旁排舞》进行全面整理、申报。目前申报文本已经整理好了,申报片正在制作过程。

       鉴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许多项目都已濒临失传。传承人都年龄偏

       1、在当地群众中物色新人,跟随老艺人学唱学跳,解决传承人问题,激发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2、将普查所获得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继续完善。

       3、在当地物色年轻人进行培训。

       4、每年春节时都在当地进行民歌对唱,民间舞蹈 演出,活跃当地群众文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因无博物馆办公、陈列大楼,故无法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等基本职能。

       原博物馆建在323国道伯坚大道旁,占地两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于旁边有一加油站,不利于文物安全,所以县政府调整安排博物馆暂时在县文化中心办公,现有临时办公室3间,面积110平方米。合办展厅一个,面积200平方米。近期免费开放。因在文化中心为临时办公场所,所以馆藏等级文物暂时存放在市博物馆。

       2、无专项文物征集、维修经费,造成文物征集难、文物保护单位维修进展缓慢。

       我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有众多的古遗址、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有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8处,但由于没有专项的维修保护经费,导致文物保护单位维修进展缓慢,举步维艰,难以发挥大余县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社会功能。

       3、普查人员培训不够,专业性不强。

       文化馆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2022以前只有一人,现在有2人,很多项目的文本撰写和电视申报片的导演、摄像、制作都大,必须要有新的传承人。因此,我们还制订了必要的保护计划:

       要请专业人士。目前参加过市级以上组织的普查培训只有2人。

       4、普查经费不足,普查工作举步维艰。

       2022年到2022年财政拨给的普查经费六万五千元,而每个项目的普查申报开支却要15000-18000(误工补贴、外请人员工资,普查下乡交通、服装道具,学习培训、电视申报片制作等),普查经费的不足,导致普查设备不齐,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县非遗普查工作的开展。

       5、传承人难找,传承保护经费不到位,非遗传承和保护面临困境。

       目前已经申报成功的三个省级项目,急需保护经费用于传承人的补贴和培训新人。按照保护计划每个项目每年都必须有一定的保护经费,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国家级),省财政,县财政共同负担。目前省财政已经把《南安罗汉舞》的六万元保护经费拨到县财政。但却没有拨给保护单位及时用于保护计划,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三、建议与对策

       1、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事业的投入,兴建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 目前已从发改委这条线申报了古驿道博物馆项目,但立项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争取。初步设想在牡丹亭公园即将建设的南安府街中挂牌合建。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文化资源保护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成效明显。

       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专业性强、周期性长、任务繁巨,走专业化的道路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应组建一支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结构良好、业务素质优秀的专职人员,并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加大资金投入,使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有米可炊,良性循环。

       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县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投入,并将政府的扶持资金纳入到年度预算当中

       (文物征集与维修费用,其他县或多或少都有),努力为保护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专款专用。在发挥政府资金保证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制订各种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工作,为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使保护工作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4、加大宣传力度广度,使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全民参与。

       一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县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二是县文化资源保护部门应紧抓“文化遗产日”契机,举办图片展示、专题片、讲座等大型系列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5、建立机制,使“非遗”项目后继有人,造福社会。

       对我县特色“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实施传承保护。设立传承人激励机制,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帮助传承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加大政策的扶植等等。如建立生产、示范教学基地和举办传承人培训班,通过教学示范、组织活动,使这些有特色精品的“非遗”文化项目能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造福社会。

文化工作总结 篇4

一、“非遗”基本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内容丰富,项目涉及广泛。目前正式公布的非遗项目共三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6大类,共27个项目。经区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经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

二、“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情况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思想,由区文体广旅局牵头负责“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保护领域,着重在“非遗”宣传、传承推广、资源普查、遗产申报等方面用力,积极推进“非遗”开发利用。

(一)建立区级“非遗”专家库

20__年,区区级“非遗”专家库成立,经过三年发展,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非遗保护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力量在参与研究和制定全区非遗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开展非遗咨询、评审、课题研究、学术会议、授课等方面的作用。

20__年开始,在专家队伍参与下,我区对全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生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保护工作的难点等,重新进行了全方位调查记录、建档,为做好“非遗”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非遗”申报

20__至20__年,在逐一摸底、考察项目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我区完成了第二批、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评审八个区级项目,分别是:谢氏倒罐菜、马鞍山制漆制作技艺、金面子蒸猪头、花生制作技艺(老灶煮花生;蟠龙咸干花生)、糯米咸鹅蛋、风干鸡、醉鱼、杨记卤鹅传统制作技艺。同时启动了市级“非遗”的申报工作。20__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一个: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截至目前,我区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共有5项。

20__年我区启动了第一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成功认定了9项“非遗”项目传承人。谢氏倒灌菜制作技艺传承人谢玉蓉被评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大力开展“非遗”宣传保护

一是充分利用非遗节等时机,通过宣传单、“两微一端”、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法》《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及“非遗”成果。20__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积极组织“非遗”直播带货、经典川剧剧目演出等系列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二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上电视、上活动、上节日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我区“非遗”项目先后登录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新农业频道》,并多次登上省市重要媒体,成为家乡好味道的代言项目。20__年在“美丽乡镇·魅力”比赛中,我区非遗美食获专家组评分。20__年,“非遗”项目代表市非遗项目参加成都第xx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在全国39家非遗美食中获得欢迎美食之一,得到了非遗专家及全国各地美食爱好者的青睐。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保护力度不足

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面对当前非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我区还缺乏加强“非遗”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部分传承单位和个人以为只要申请加入了名录,就得到了保护,或申报只是为了挂牌,仅仅当作一种荣誉,没有把发展和传承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不少群众对非遗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非遗保护的范围与内容及如何保护不完全清楚,保护意识不强,非遗保护还没能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缺乏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匮乏

当前,我区还面临着专业非遗保护机构为零、专职工作人员为零的状态、非遗中心及保护传承(展示)场所为零。缺乏独立的运行经费,工作人员也是身兼数职,既难以潜心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也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工作实际。对于量大面宽、专业性强的“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仅仅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显得更加单薄,难以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综合性、专业性、长期性的要求。

(三)“非遗”传承乏力,市场适应能力弱

在现代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非遗”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非遗”工作形势严峻。“非遗”保护工作不以赢利为目的,和市场经济原则背道而驰,导致了“非遗”项目缺乏经常性、长期性的展示平台,受众群体出现断层,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在中老年人中还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则普遍不感兴趣。许多民间老艺人生活窘迫,或者年事渐老,无法带徒授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少有人拜师学艺,传承人青黄不接,非遗传承后继乏人。我区“非遗”项目传承因缺少资金扶持而面临断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我区直到20__年才认定了第一批“非遗”传承人。

四、思考及建议

(一)落实责任,广泛宣传。将“非遗”工作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做到组织到位、规划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加强区文化部门与发改、财政、住建、教育等部门的合作联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有效联动机制。突出宣传媒体作用,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加大非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认知度和保护意识。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从小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二)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按有关规定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壮大保护传承力量。用足用活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特色文化成果展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做好“非遗”项目扶持。出台“非遗”项目的经费扶助政策,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非遗保护与利用。加强对已经项目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营造关心、关爱非遗传承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建强工作队伍。建立“非遗”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非遗”工作队伍。积极与省市取得联系,对接政策和信息,为非遗工作服好务,与非遗人员交朋友。积极引导现有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向上升级。积极挖掘和开发新的非遗项目。积极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人。加大非遗产业的引导力度。四是助力传承队伍建设。针对大量保护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带徒传艺制度、传承奖励制度。尤其对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同时,要积极选送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

(三)挖掘内涵,提升价值。推动“非遗+文化”“非遗+旅游”建设,逐步形成“非遗”产业发展链条。一要全面梳理本地区适合生产性保护的代表项目,因地制宜制定引导、扶持政策;探索通过政府投资平台、企业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组建非遗协会(联盟)等多种形式,开僻非遗传承展示场所。对市场潜力广阔的“非遗”项目,如谢氏倒罐菜、马鞍山制漆制作技艺、金面子蒸猪头、花生制作技艺等,要鼓励探索“项目+传承人+基地(学校)”“公司+农户”“传承人+协会+展会”等模式,推动良性发展。二要坚持产业化发展理念,做强做大生产性“非遗”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我区“非遗”项目输出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与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等相融合,尤其要与旅游、出版、影视、互联网等产业经济相结合,积极培育“非遗”产业项目。三要切实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传承保护。对处于传承困难甚至濒临消失的保护项目,如李调元传说、民间曲艺、民间山歌等,要优先抢救和扶持,记录保存相关资料。

文化工作总结 篇5

光阴荏苒,我们从忙碌的身影中走过,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又为一学期的学习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xx年秋季学期,医学院学生会文娱部在医学院学生科老师的领导下以及医学院学生会广大同仁的协助下,本着“活跃校园气氛,丰富课余生活”的工作宗旨,紧密围绕着学生会整体工作安排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20xx秋季学期工作回顾

学期初,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们就本学期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计划并确定了工作重点、工作方向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围绕着工作计划,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位竞选者。经过初试、笔试、面试等环节,从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工作态度、个人品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为文娱部引入了新鲜血液。进入文娱部后我们对新成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并让他们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总体还是满意的。

积极准备,认真考虑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而且以新颖的比赛模式成功的举办了此次比赛,取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对外关系方面,我们积极响应校学生会的号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投入到“融洽院级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的各项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已与各二级学院学生会文娱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20xx秋季工作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整体上来说20xx秋季学期工作还是圆满的。首先,来自于部门成员的团结。团结是一个部门的动力源泉,只有一个团结在一起的部门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不断前进的力量。其次,来自于良好的工作态度。正是各个成员端正的工作态度,才使我们的工作在正常轨道上运做。第三,来自于整体的计划与落实。没有目标的行动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同时,只有空谈我们永远也不会有收获。当然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医学院学生工作科及医学院学生会的同仁们。

但是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有些活动还是安排的比较紧凑,没能更早的做好准备。比如十大歌手赛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却放在了校十大歌手赛之后。在今后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做到稳中求胜。其次,创新度不够。虽然在活动中有所创新,但是没能想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比较新颖的活动。以后我们一定会多想一些我们自己的有特色的新活动,让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三:今后工作的开展

下阶段文娱部工作的开展将继续坚持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课余生活”这一主体不变,在学生科老师的指导下,狠抓落实,力求创新,精益求精,弃其糟粕,不断学习进步。

我们坚信医学院学生会文娱部在学生科老师的领导下,在校学生会文娱部的带领下和各二级学院文娱部的支持下,我医学院学生文娱部团结一致,拼搏进取,一定会把学生文娱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阅读

  • 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阶段的工作即将结束,这段时间的工作即将收官,这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写工作总结。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您知道工作总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宣传思想文化...

  • 村文化工作计划汇总

    我们倾尽全力打造的“村文化工作计划”将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更好的服务公司和客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工作计划了。规划好工作计划,才能保证工作按自己的计划进行。为了方便您日后查阅请务必收藏此页面!...

  • 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精选

    韶光易逝,弹指之间,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不过此时工作总结已经提上日程。在总结中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写一篇清晰明了的工作总结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精选,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示例如下:1. 明确宣传目标: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

  • 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合集

    时间如白驹过隙,工作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我们应该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了。在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应接受的教训,撰写总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合集”,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一、工作总结概述在本文中,我将对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

  • 社区文化工作总结范文模板集锦8篇

    工作总结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写好它呢?以此总结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由此,栏目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社区文化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