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
  • 三峡教案
  • 三峡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17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良好的教案编制是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内容。谈到“三峡教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一读,我希望以下内容可以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供您参考和借鉴!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 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50字左右)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落实重要实、虚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她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点着中华大地。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追溯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去的真容。(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文学家、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带有惊叹赞美之情。

    3.学生学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指导:

    (1)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译文用词考究,文笔优美。

    (2)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官职、器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重复多次的、表敬称贺谦称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汝”换成“你”等等。

    调――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固――固定的格式有固定的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时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3)步骤

    ①(略读)把握文章大意,同时标记处要翻译的词、句。

    ②(细读)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要根据语境进行推敲。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③(回读)译完后,把答案带入原文,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5.提出合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6.指名翻译全文,不妥之处随时指出。

    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翻译。

    ①或王命急宣

    译文: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指导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停、断)绝t多生怪柏(极)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4)其他重要字词

    或王命急宣(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骏马)(如)(快)

    良多趣味(实在)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延长)

    三、自由朗读,小组内互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在此基础上熟读了课文,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美,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赏读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巩固重要词语翻译。

    教后反思

    陈书兰

    三峡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一、 复习巩固

    1、 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二、 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 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 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 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 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 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 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不太了解,或者没有直观的印象。他们大多生活在平原和极其低矮的丘陵,对山脉、高原和海拔高差,没有切实体验。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

    2、学生受困于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会把落脚点放在抒情上,而不是放在景物本身(文本本身),比如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等等空泛的情感上。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词语,分析表现技法,把握好景物特点,进而整体领略到景物的诗意美。

    3、学生可能会缺乏上述理性分析的能力,对“四美”的感受不深刻。这时要适当使用配乐朗读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感性手段弥补理性分析的不足。

    4、学生可能整体把握能力不足,感受支离破碎,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有效整合阅读感受。这时要注意发挥集体阅读的优势,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在师生切磋中,形成班级共同的体验成果。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

    2、品味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文笔美。

    3、能整合感受,理解“三峡”的景色特征,领略三峡多姿多彩的四种诗意美。

    教学方法

    作为常态的精读课,本文至少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完成基础性目标,老师收集分析学情;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完成鉴赏性目标。具体方法:

    一是“以学为主”,以“学的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流程。主要方法是创设情境、变换角色、激发想象力、模拟体验。二是品析精彩语句,欣赏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方法是“以读为线”,多样化的朗读和细致的品读是主要读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说课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老师期待同学们能把握好两方面:一是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二是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一是发挥想象,“神游”三峡。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音乐家,这样就能比较轻松的感受到三峡多姿多彩的景色美了。二是朗读和品读。个人读、集体读、听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品味重点语句默默的用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来读去,就能体会到郦道元摇曳多姿的文笔美了。

    二、预习检测

    1、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停顿。

    3、自由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4、语文常识填空

    郦道元是 (时期) 家,他撰写了《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整体把握

    齐读课文,圈词,分别概括四段主要内容。

    助读问题:

    1、第一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山。

    2、第二段以什么景物为主? --水。

    3、第三段是哪两个季节的景色? --春冬之时。

    4、第四段是哪两种天气状况下的景色? --晴初霜旦。

    四、局部品析

    活动情境设计:

    下面,我们变换一下角色,让我们化身为小画家、小诗人、小摄影师、小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吧。

    请大家注意:我们虽然不是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上册的《童趣》吧?一种平常的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会变得美丽而神奇,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三峡美、吟诵三峡美、拍摄三峡美、谱写三峡美。一定要结合课文的语句,用“心”感受哦。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让我们当一回小画家,描绘第一段的三峡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一段。

    让我们先来选择一下画布吧?国画的尺幅有大有小,有一种大的叫做“长卷”有一种小的叫“小品”如果请你选择一种画布描绘第一段,你选哪一种?为什么?

    (选择“长卷”:引导学生品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结: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选择“小品”:引导学生品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学生不选“小品”,老师来选,请学生用语言描绘这种情景。可以提问:是不是应该重点描绘阳光灿烂或皓月当空呢?应该重点突出什么景物?然后点拨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三峡的“山高峡窄”)

    总结:第一段全景式的宏观勾勒,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出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雄壮美。仿佛一幅雄伟壮丽的长卷。

    下面,让我们当一回小诗人,吟诵第二段的三峡美。

    诗人都是感情充沛的,他们的感情真的就像长江大河一样,自由奔放的。比如,后世的唐代有位诗人--李白,就很符合第二段三峡的美。

    先来朗读一遍课文第二段。

    李白的个性很像三峡的水,李白还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也和第二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首?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问: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印证了第二段的哪些语句?

    明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提问:这句话是不是说:要急速传达皇帝的旨意,所以划船划得快呢?

    明确:不是,是写江水流速急。这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总结:更重要的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写出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郦道元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你听他吟诵的三峡水,自由不羁,万古奔流,充满了奔放美,也充分表达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二段。

    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摄像师,拍摄第三段的三峡美。

    先介绍一下拍摄的术语:“推拉摇移”,也就是镜头推近、镜头拉远、镜头摇上、镜头摇下、镜头平移。

    大家读镜头里看到的景色,老师来操作摄像机。

    镜头推近,然后镜头摇下,看到什么?“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啊。

    镜头摇上,看到什么?“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镜头摇下,看到什么?“飞漱其间”。“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镜头摇上,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什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总结:“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你看,春冬季的三峡就不像前面那样雄壮奔放了,而是“清荣峻茂”,呈现出一派清悠美。“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齐读第三段。

    最后,让我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谱写第四段的三峡美。

    来听听晴初霜旦的秋季,三峡里传来什么声音吧!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为第四段配一段背景音乐,你想采用怎样风格的音乐?(ROP肯定不行,)结合课文的情境描写,谈谈你配乐的理由。

    (学生自由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谈理由。)

    小结: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季的三峡,表现出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那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秋季的三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凄婉美。那“泪沾裳”的渔歌中不也暗含郦道元打鱼人的同情吗?

    齐读第四段。

    五、整体归纳

    学完本文,你会发现《三峡》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多姿多态的“诗意美”,选文共描写四组景物群落,对应编者分的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景物以山为,全景式展现三峡的“雄壮美”;第二段景物以夏水为主,展现三峡的“奔放美”;第三段侧重描写春冬季节特征,展现三峡的“清悠美”;第四段描写三峡特定天气状况“晴初霜旦”,展现三峡的“凄婉美”。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集“四美”于一身,给人以“山旋水转、四季变幻、奇境迭出”的审美感受,令人在惊叹之余,产生“山水如人”的错觉:“作者笔下的三峡,简直就是一位魁伟人云的奇男子:盛夏的奔放和热情,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构成了它多么丰满而多姿多态的性格”。

    郦道元的文笔不也像三峡那样美吗?不也像三峡美得多姿多彩吗?点面结合、正侧相衬、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俯仰生辉……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郦道元那颗隐藏着中国山水文化奥秘的“好奇”的心灵。郦道元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那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生命之美,并且神游其中,乐以忘忧。

    美丽的景色,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要向郦道元学习的。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三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t(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DD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DD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DD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DD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三峡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笔法之妙。

    教学设想:

    1、重视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达到能通译全文,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的意思。

    2、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主要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他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伟所倾倒!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经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明确目标(文字投影)

    三、学习新课

    (一)、读一读

    教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并强调朗读的要领。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语音读准。

    2、再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把语句读顺。

    3、读完课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出示练习,检测阅读效果。

    练习1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属引凄异

    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哀转久绝

    练习2

    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自(从)三峡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漫上)陵

    沿(顺流)溯(逆流)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

    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练习3

    朗读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要求学生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老师总结:(板书设计)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还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山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三峡的美景。

    (三)、评一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动静、虚实、正侧)等多个角度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地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中的妙处来。

    (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文字投影)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____面体现了山峦的____,山势的____;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____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____手法,突出水势的____。

    ③、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____,写“潭”用____,写“柏”用____,写“泉”用____。

    ④、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学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作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来表现三峡的美。

    5、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四)、背一背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一小段,其他的同学可以小声地和背、齐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四、课堂总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五、课后练笔:(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投影展示),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抄写下来。

    2、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用手中的笔去它神奇的魅力吧!

    三峡教案 篇9

    一、谈话导入

    师: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你们中有谁去过长江三峡?

    生:没有去过。

    师: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

    生一: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生二: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89公里。生三:三峡的特点是“瞿塘?雄?;巫峡?幽?;西陵?险?”。

    二、放录像,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三峡的水又是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师: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放三峡风光片]

    师: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真想去游玩一番。

    师:不仅是你,连老师也想去游览了。

    生二:我觉得三峡的山特别多,特别奇特,每一座都不相同。

    师:看来,你对三峡的山印象很深刻。

    生三:我觉得三峡的水特别清,特别美。

    师:你抓住了水的特点来说,不错。

    三、初步感知

    师:刚才大家看到,录像中的三峡真美;那么,课文中描绘的三峡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文,读完后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

    师: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齐回答):时间顺序。

    师: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早上”、“中午”、“下午”、“夜”。

    师:对!这些词作为段落的开头,明确显示了文章的层次。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生一:早上。

    生二:中午。

    生三:下午。

    生四:夜里的三峡。

    四、深入自学

    师: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试着将景物的特点介绍给小组成员;开始自学。

    五、全班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生一:我最喜欢“下午”的三峡。我觉得这部分写的“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一句写出了独特的景物“雾”。

    师:你找到了下午的景物:雾,很好!谁能给他作一下补充?

    生二:下午的三峡还有一个特点:黄昏来得很早,去得很迟。还有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水,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我这儿有一幅画,画了“一线天”。[投影仪显示]

    师:你介绍出了黄昏来去时间上的特点以及山、水的对比,讲得很好。其他同学怎么认为?生三:下午的三峡,长江平静轻缓,像一条小溪。

    师:哦,你注意到了长江的水势变化,非常细心。你能把这段读一读,读出长江的平静、轻缓吗?

    生三:[读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四:没有错字,流利。

    生五:语速平缓,读出了感情,挺好。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你觉得下午的三峡概括地说有什么特点呢?

    生六:青色、透明。(课文中词语)

    [师:板书:下午──青色、透明]

    师:其他同学谁愿意接着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一:我喜欢“早上”的三峡,因为早上空气好,还有露水,像一颗颗珍珠。

    师:你加上了自己的比喻,真好。

    生二:早上,柚树、橘树上有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

    师:你找出了早上独有的景物:霜,又用两个词点明了特点,概括力不错。

    生三:早上,“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师:我们发挥一下想象力:阳光照耀下,橘树柚树的枝叶越发地绿,果实的颜色越发地金亮,相互映衬,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

    生:(齐答)明丽。

    [师:板书:早上──明丽]

    师: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生一:[读文]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二:有一个错字,柚树的“柚”应读“yóu”,不读“yòu”。

    师:你真细心。

    生三:语速有点快,不够轻柔。

    师:你愿意再读一读,争取超过她吗?

    生三:试试吧。[读文]

    师:不错,你确实读出了三峡早上的明丽。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

    生一:我最喜欢中午的三峡,因为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师:板书:中午──热烈]

    [教师出示投影图片:中午的三峡]

    师:你概括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提炼文章的能力不错。谁再给他补充介绍?

    生二:中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整个峡谷波光荡漾。

    师:你说说:为什么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呢?

    生二:因为中午的阳光把长江染成了金色,长江又很长,所以流动时,像一条金鳞巨蟒。生三:我给他补充:另外,中午时长江的水势很急,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师:你能把描写水势的词句读出来吗?

    生三:[读文]

    师:谁来给他的朗读点评一下?

    生四:太棒了,把山的“静”、水的“急”都读“活”了。

    师:确实如此,我们要向他多学习读课文的基本功。自己试着,像他那样读一读这段课文。

    [全体学生读文]

    师:只剩下“夜”没有介绍了,谁愿意试试?

    生一:夜晚,有渔火、灯标,渔火像星星一样眨着眼。

    师:你用得比喻,很恰当。

    生二:夜里还有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师:为什么像惊醒了一般?

    生三:因为夜很静。

    [师:板书:夜晚──宁静]

    师: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

    生四:夜里还写了“月”。这里的月来得迟,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

    生五:我给她补充。月出的景色很美,我想给大家读一读。“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生六:我还有补充,“这一天,正是中秋”。我这儿有一幅课前画的画──《月底下的三峡》[展示画卷]

    师:面对如此朗月夜,你觉得这种氛围──

    生七:有一点儿神秘,让人产生幻想。

    [师:板书:神秘]

    师:我们了解到了早上、中午、下午、夜晚的三峡各有不同之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

    生:(齐答)成熟的气息!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一: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两岸的橘树柚树上结满了果实。

    师: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生一:早上,橘树和柚树…

    师:作为导游,先给大家打个招呼。

    生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正行驶在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现在正是早晨,大家看: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透明的露水闪耀着,仿佛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今天恰逢中秋节,祝大家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美满!

    师:大家觉得这位导游合格吗?

    生:(齐答)合格!

    师:不错,尤其是最后的祝福,充分显示出一个优秀导游的良好素质。

    六、扩展

    师:其实,三峡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刚才导游介绍的这些景物,它的美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关于它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大家拿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故事、图片等资料,相互交流一下。生一:我找到的资料是诗词,毛泽东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

    师:你认为哪几句是关于三峡的描写?

    生一:“高峡出平湖”。

    师:很好。

    生二:我找到的资料是《巫山神女峰的传说》;

    生三:我找到的是歌曲《长江之歌》;

    生四:我找到的图片是《葛洲坝水电站》;[投影仪展示]

    生五:我找到的是《三峡名胜古迹》明信片;[投影仪展示]

    师:大家搜集到的资料都很好,还有许多同学的资料没有展示,以后有时间再相互交流。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描述三峡两岸风光的古诗中结束这次三峡之旅吧!

    全班齐诵:《早发白帝城》

    七、谈感受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可以先讲。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师:不必等长大,假期有机会就可以去。

    生二:我觉得作者写的这篇课文很好,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随机掌握)

    八、作业

    师:现在正是暮秋时节,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借鉴本课的写法,完成“小练笔”。

    三峡教案 篇10

    《三峡》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结合注释及同学间的相互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品析关键字句,增强文言语感,背诵课文。

    3、感悟三峡之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把握三峡山水的特点,通过品析,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感悟三峡之美。

    教具:电脑多媒体、FLASH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课件:呈现静止的水墨画《三峡林茂图》,同时出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上课铃响后,停止放歌。保持《三峡林茂图》的画面不变。)

    师:老师来自长江之畔,同学们则生长在黄河之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风情,你们能为我介绍一处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景观吗?

    生:壶口瀑布

    师:如果说壶口瀑布能够代表黄河的雄浑,那哪里最能体现长江“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神奇呢?

    生:(大声齐答)三峡

    师:既然老师来自三峡,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来一次三峡之旅吧。我先为大家简介三峡:(播放课件:出示三峡地理位置示意图,首先显示白帝城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白帝城处;接着显示宜昌图片,约两秒后缩小停在地理示意图上的宜昌处。最后用绿色的圆点模拟水流从白帝城流向宜昌,明确长江三峡的起止点。)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其间约两百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解说同时播放课件:播放三峡影片,内容为:三峡总貌、夔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夕照。影片最后停留在长江夕照的画面上。)万里长江以其磅礴的气势冲破巍巍夔门,截断巫山云雨,拨开西陵叠嶂,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光,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前往旅游观光。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到中国的一个地方旅游,应该选择哪里时,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三峡”。可见三峡风光的确魅力无穷。为了完成三峡之旅,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他就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o(出课件:显示郦道元头像和《水经注》影印图,停3秒,转换为三峡背景图片,出课题:“三峡”,作者:“郦道元”。)我们游览的方式也比较特殊,郦道元是以文导游,他写了一篇名为《三峡》的文章,我们就是在品读这篇出自《水经注》的《三峡》中神游三峡。

    师:首先来听听文章的内容,请听准字音,注意圈点勾画。(播放课件:背景不变,播放课文朗读。)

    (生边听边看书,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师:如此美文,我想大家更愿意自己读一读。请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最好能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阅读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同时在书上对存在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与个别学生就字词理解等进行交流。)

    师:我们说学贵有疑,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有很多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大家提出来,通过讨论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生1:我想问大家第三段中“回清倒影,绝……”字后面的那个字怎么读?

    生2:应该读“yan”。

    师:这位同学显然是明知故问,想提醒大家注意“巘”这个字。(生点头示意)那“绝巘”是什么意思呢?

    生3:极高的山峰。

    师:对。还有谁有问题要提?

    生4:第二段中“或王命急宣”,这个“或”字该怎么理解?

    生5:我认为是“有的”的意思。从上下文来看,我想这句话是说“有的时候皇帝有紧急的命令要传达”。

    生6:第三段中有句说“悬泉飞瀑”,我想问泉怎么能“悬”?

    生7:我认为这个“悬”字写出了瀑布的情态。给人的感觉很壮观。

    师:哦,山上的水出动是泉,悬空是瀑,洒落是雨,非常壮观美丽。这个“悬”字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生点头)

    生8:最后一段写秋天的三峡时,为什么写到猿的哀鸣?我想猿鸣应该是一年四季都有,为什么秋天的就让人觉得哀?

    师:我想先问你,你是怎么知道第四段是写秋天的?

    生8:我是从“霜”字看出来的。

    师:哦,霜是秋天独有的特征。现在有谁能回答她的问题?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看采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因为这位同学问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而且涉及到对文章含义的理解。她思考问题很深人。我们一下子答不出没有关系,等到对课文深入理解后再看看能不能解答。

    生9:课文的二、三、四段都是写水,怎么分了三段?

    生10:是按不同季节写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不同的特点。

    师:分了哪些季节?

    生10:夏季、春冬和秋天。

    师:二、三段写水很明显,第四段中你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是写水?

    生11:“林寒涧肃”的“涧”字可以看出来。

    师:看来大家很会抓关键字词,很好。

    生12:课文开头说“自三峡七百里中”怎么第二段中又说“其间千二百里”?

    (生低头思考,无人举手)

    师:这位同学看书很仔细。大家想想我为大家简介三峡时,说到三峡的起止点是哪里?

    生12:白帝城和南津关。

    师:对,文中提到的江陵已经到了宜昌南津关的下游,超出了三峡的范围,路程自然变长了。

    (生若有所悟。无人继续举手提问。)

    师:现在大家对文章大意已经有所了解,来,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字音准,句读清,不错。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师:由郦道元的解说来看,三峡的神奇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

    生齐:山和水

    师:(播放课件:“峡”字的动画)不错,峡者,两山夹水之地也。山水最能表现峡的特点。郦道元正是抓住山和水来为我们介绍三峡的。写山的是哪一段?

    生齐:第一段

    师: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生13朗读第一段)

    生13:三峡的山连绵不断而且非常高大。

    师: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

    生1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以看出山很高。师:你谈得很好。郦道元用文字解说了山的特点,咱们能不能试着用声音来解说?比如:要读出山的连绵,我们的声音就应该稍微……(拉长的手势) ,

    生齐:延长

    师:对,来,试一试。(师带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学生不由得跟读起来。)那山的高峻呢?声音应该……(高扬的手势)

    生齐:高上去。

    师:对。(师范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生亦跟读。)我们一齐来把第一段读一遍,我希望既要读出山的特点,又要全身心投入,读得有滋有味。

    (生齐读第一段)

    师:我发现刚才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同学跟着我的手势不由自主地摇晃身体,这很好。古人读书就是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读出情味。我们已经读出了山的特点。这就是三峡的山,连绵高峻。那水又如何呢?同学们在前面已经说了,郦道元分不同的季节为我们介绍了三峡的水。现在请大家分为三人一组,每人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读得摇头晃脑。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开始。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师:大家读得是津津有味,我听了一下,很多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成果吧。谁第一个来读?

    (众生举手)

    师:(指名)准备读哪段?

    生14:我准备读夏天的水。(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生读完后)你想读出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生14:很急。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还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师:哦,急到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既然江水湍急,我们朗读时语速也应该适当……

    生:(齐答)快。

    师:尤其是读到文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种神奇的景观在唐朝被另一位著名诗人描写得更形象生动,知道是哪首诗吗?

    生:(齐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就是夏天的水,一日千里,气势非凡。请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气势之美吧。

    (男生齐读第二段)

    师:你准备读哪段?

    生15:春冬这段。

    师:你想读出这个季节什么样的美?

    生15:我觉得春冬时候的水很清澈,而且水清、树茂、山高、草盛,让人觉得清幽秀丽。

    师:好,来试试。 ·

    (生15读第三段)

    师:你为什么能从第三段的内容中感受到这种美?

    生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春冬的水不仅急而且很清。而且我觉得瀑布写得很美。

    师:那如此清荣峻茂的景色,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大家注意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在尽量使声音变得……

    生15:柔美

    师:对,这样才能读出良多趣味。现在请女同学试试。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秋天的三峡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齐:哀。

    师:谁来读?

    (生读第四段) 。

    师:前面有同学提到为什么秋天的猿鸣听起来悲哀,现在结合三峡水的特点,能解答这个问题了吗?

    生16:因为秋天的三峡“林寒涧肃”,让人觉得很------

    师:肃杀,萧条对吗?不错,猿鸣是人听来感到哀婉,人是因为行船于秋季的寒水中,闻听高猿长啸,不由哀从心生。既然是哀婉,我们读得时候注意语调要…… ,

    生:(齐答)低沉些。

    师:对。好,我想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这段。

    (师与一学习小组同读第四段)

    师:刚才我们是分段理解了这篇解说词,看到大家品读得很有兴致,老师不禁跃跃欲试。我想代替郦道元来个现场导游,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老师的解说中游三峡,赏三峡。(播放课件:三峡的影片,内容与课文内容相符。在影片播放中,下方显示相应文段,配古筝曲。)

    (师配影片朗读课文,生赏景,有的小声跟读。)

    师:三峡美吗?

    生:美。

    师:那就用我们自己的声音来解说她吧。

    (播放课件:三峡影片、文段、古筝曲重放。)

    (师生配影片同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是声情并茂,十分有吸引力。现在我来做个小测试,大家关上书,你脑海中还留下哪些描写山水的语句?

    生1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生1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师提示: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记忆力真不错,这么长一段都背下来了。

    生19: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2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师:她不仅背得很流畅,而且背得很有情味。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背诵了,如果再多给一点时间,我想大家肯定可以流畅地背诵全文。其实,我最初学习本文时有一个疑问,看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答。郦道元开始极力描写的三峡美景怎么要用“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哀婉语调结束呢?郦道元究竟还想传达三峡的什么特点?

    生21:我想是因为他想向我们介绍三峡风景不同的特点。 写了美景还想给我们写写不同情感的景色。

    师:我原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发现这是渔者所歌,不由得联想到另一句渔者之词:“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原来古三峡滩多水急,来往航船非常危险,更何况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渔者呢?他们行船于湍急的江上,耳畔传来猿之哀鸣,自然是悲从中来呀。现在大家还想去三峡吗?

    生22:想。(极个别同学说“不想”)

    师:大家都很有勇气,其实现在的三峡已经改变了旧模样,正如毛主席的词中所说已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巨大的变化源于一个宏伟工程的修建,知道是什么工程吗?

    生:(齐答)三峡工程。

    师:请看老师带来的几张照片,欣赏一下新三峡的风光。

    (播放课件:依次显示古三峡的山,新三峡的山,古三峡的水,新 三峡的水的图片)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古今三峡有何不同。先看看山。 有什么差别?(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山的图片)

    生23:古三峡的山高峻,而且两岸的山隔得很近。一线天。新三峡的山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险峻了。

    师:那我们再来对比水看看。(播放课件:同时显示古今三峡的水的图片)

    生24:古三峡的水湍急而且混浊,新三峡的水看起来很平[缓,而且水很清。

    [ 师:看了同样美不胜收的新三峡,我有了想为它解说的念

    [头。老师试着给新三峡的山写了几句。念给大家来听听。(播放课件:显示新三峡的山的图片,旁配师范写的解说词。)“看,远山逶迤,峰峦绵延,恰如巨龙腾空。群山重叠,层峰累累,尤似万马跃踊。行船于江上,峡阔天开,两岸风光旖旎,如在画中。,,

    你们能为新三峡的山、水也写上几句吗?不必像老师一样追求句式整齐,文言亦可,白话亦可,写出你具有个性的解说词。

    (生在草稿纸上写,师巡查,个别指导。)

    - 生25:荡漾的碧波,描绘着“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美;摇曳的桃花,勾勒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惬意。阵阵微风,层层细浪,真是船行两岸阔,人在画中游。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优美流畅,而且还灵活引用了古诗词,很好。

    生26:宁静的江水如同蓝色的水晶,绵延的山峦是坚硬的脊梁。峡峰之间云彩缭绕,山穿云,云套山,神奇秀丽。

    师:语言简洁又能突出山水的特点,美。

    生27:以往那一泻千里,气势逼人的滚滚长江,如今变得温柔了许多。她缓缓流淌,低声吟唱。在回转宁静处像一块无暇的碧玉。两岸连山,被翠柏绿草所覆盖,还有那红艳的桃花向远到的客人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似乎在欢迎大家到三峡旅游。

    师:这位同学的解说词虽然很平实,但是明白晓畅,同样具有吸引力。大家的解说都很精彩,今天我们了解了三峡,希望你们以后也同样关注三峡,同时非常欢迎大家能来三峡做客。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登录以下网站。(播放课件:以三峡大坝图片为背景)

    (结束)

    三峡教案 篇11

    《三峡之秋》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读书,层层深入,感受三峡之秋的奇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

    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

    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

    ⑴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⑵ 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 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

    (4)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丽。这时,学生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

    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大家仔细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变化有顺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学生有顺序地想像三峡景象,感悟秋景的奇丽,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培养语文能力。)

    3、欣赏三峡的录像片断,请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这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帮助学生丰富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

    (这个环节通过竞赛,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2、比赛:在学生明白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的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作诗作画作广告,赞美一下三峡之秋美景。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尽情表达对自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成熟、明丽、热烈等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四、了解写法,对比读书,在对比中体会美

    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题型:

    1、必答作业:(在小组里说说、画画、议议。)

    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浅显地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从而受到启发。)

    2、超市作业:(任选一题,在小组里交流)

    ⑴ 读了: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这两句,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⑵ 欣赏: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一句,如将画线的词语去掉,你有何想法?

    ⑶ 对比: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不同景象,你感受到什么?

    ⑷ 换换结尾:将结尾这一天,正是中秋换为其他句子,并从中表达作者的感情。

    (这里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于学生全体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再来深入感悟自然的美,评价文章的美。)

    五、课后练笔,搜集资料,在实践中展现美

    1、课后可以继续搜集、阅读描写三峡的文章、图片,并进行相互交流。

    2、办一期奇丽的三峡的墙报。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办墙报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峡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三峡》是人教社义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

    【分析依据和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三峡》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我们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二、学情分析:

    古文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乐感极强,学生非常喜爱。对于国语的教学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学生的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三、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教法要为学法服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

    1、有外过学者问过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               (三峡)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图片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

    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幻灯板书)   注意激励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突破重难点。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师生齐读课文。

    3、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相关阅读

    • 三峡游记作文18篇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三峡游记作文18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前年暑假,我去长江三峡玩,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使我仿佛到了人间仙境.我先来到瞿塘峡.我游览过云海茫茫的庐山,参观过佛教圣地普陀山,却从...

    • 10月三峡职业学院宿管工作总结怎么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10月宿管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0月三峡职业学院宿管工作总结篇一20xx20xx学年宿管工作已经结束,在学校及系院的工作指导下,我们班的宿管工作得到了...

    • 三防教育教案

      您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三防教育教案”的情况,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打破一些误解或偏见。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教案课件是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对待。...

    •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热门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根据您的需求,笔稿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在这里提供这些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 三个儿子教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三个儿子教案》,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一、教材依据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