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观后感必备

发表时间:2024-07-31

好的影视作品不缺,好的观后感却还是异常宝贵,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总会让自己升起一些新奇的启发。 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电影深刻地表达出了人性的深层内涵,令人深思。“本杰明巴顿观后感”这篇文章值得一看我们特地为您推荐,希望这些提示能够使您在困难的时候更有信心!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1

这是一部荒诞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却反映了现实生活。

本杰明是奇人,他的人生与常人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人越来越老,而本杰明却越来越年轻。他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天,因为他奇怪地被父亲遗弃,然后被一家疗养院收养。

在那家疗养院,他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关于生死的知识。后来,他成了一名水手,漂泊在海上,遇到了人生中的初恋。阴差阳错之中,他加入二战,目睹了老船长的去世。

退休后,他回到了家乡。他父亲开始认出他来,但他父亲死后不久,他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接下来是他与青梅竹马黛西的爱情故事。本杰明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的妻子怀孕了。

他并非欣喜,而是恐惧。怕孩子和他一样奇怪,怕将来成为妻子的负担,怕孩子不接受自己。在这种恐惧中,本杰明在孩子们一岁的时候离开了她们,开始环游世界。

很久以后,黛西突然接到儿童权益保护组织的**。他们找到一个失去记忆的孩子。他唯一认识的人似乎是黛西。黛西知道那是本杰明,于是她收养了他,陪伴本杰明度过了晚年生活。直到有一天,本杰明死在了黛西的怀里。

本杰明的人生与正常人的人生有区别吗?似乎是有的,但本质上我想,并无两样——不断的离别。只是本杰明在养老院中提前学到了而已。

他们周围的人都快死了,新的人搬进来代替他们。渐渐地,本杰明长大了,他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人死了,这意味着这个职位是空的。后来,本杰明的女儿出生了。本杰明非常害怕,所以他选择了逃跑。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龙族里楚子航与他老爹的故事。)最后,本杰明死在了黛西的怀里。这不就是人生吗?

不断的离别与再见,不断的得到与失去,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老去了,所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然后在惆怅与怀念中结束一生。

年老绝不是身体老,而是心灵衰老。一个无知,无辜的人,即使他的身体有多老,他毕竟表现的像个年轻人。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身体再怎么年轻,也永远无法掩饰自己的老态。

所以,所谓青春是一种心态而非一段时期。

这部电影的灵感可能来自鲍勃·迪伦的一首歌,但无论多么陌生的人都逃不掉死亡的召唤。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度过尽量精彩的一生,如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这恐怕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2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布拉德皮特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作品,讲述了本杰明“时光倒流”的传奇人生。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刚刚消失,新奥尔良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饰)的婴儿降生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一出生便长了一张老人的脸,满头白发、一脸皱纹,十分古怪,加上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死,所以可怜的本杰明被父亲当作了怪物,遗弃在了养老院。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黑人妇女奎尼收养了他,尽管本杰明巴顿老弱的身体和看似即将先于养母辞世的长相常常让他在“同龄”的同学们当中成为被嘲笑的话柄。

但养母从未放弃,给了他继续生存的理由,也给了他温暖和爱。十二岁时候,本杰明终于可以告别轮椅,像个“正常老人”一样站立行走了。同年,他遇到了黛西,他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

她是来老人院看望她的祖母的,她的可爱和纯真彻底征服了“老男人”巴顿的心。本杰明·巴顿那颗真诚而清澈的心也感动了小黛西,他们之间的爱开始萌芽

十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动荡的形势下,本杰明·巴顿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乘船来到英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短暂的爱情,也经历了人性最大的光辉。

二战结束后,本杰明巴顿回到美国。这时,他已经摆脱了童年的容貌,逐渐长大**。并且,命中注定般地在纽约与儿时的梦中情人黛西重逢。几经周折,经过成熟的互动,在年龄和相貌完全吻合的条件下,两人终于度过了幸福的几年。

就在所有人都苦于岁月带给他们的衰老之时,本杰明巴顿却犹如返老还童一般逆行而上。他们有一个女儿,但本杰明注定要年轻,并最终成为一个孩子。他觉得不能陪孩子长大,于是选择离开

看完整部影片后,我对本杰明·巴顿的上游生活经历以及影片中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深感遗憾。我们总是认为时间反转可以恢复我们失去的东西,改变未来的轨迹。电影的主人公过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时光倒流的生活。

可如果真如本杰明巴顿这样,拥有年老身体时,有一颗年轻的心,但等身体年轻时,已是老态龙钟。目送着身边一个个年迈亲人离去,看着年轻的爱人渐渐老去,看见年幼的孩子却无法相认,带给人生的,只能是无尽的悲哀。幸运的是,本杰明·巴顿得到了养母毫无保留的智慧遗产的母爱。他和黛西在时间的交错中有着如此纯洁美丽的爱情。

本杰明的养母是个伟大的母亲,她虽然读书不多,但她仍旧深谙生活之道,对生活总是充满了热情,在本杰明面对挫折和迷茫时,对他说“你永远也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用积极的态度带领着本杰明,操持着整个家。生命中不经意遇见了一些人,错过了知道的珍贵。虽然我们很小,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来说,我们也是重要的人。

从来没有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你无法**下一站,那就走着欣赏沿途的风景吧。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3

“咱们最后都会去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这是一个关于性命的故事。可它像一部史诗,表现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本杰明巴顿,而是很多人的性命历程,只是巴顿的比他们特殊一点点、完整一点点点罢了。而它又不仅仅仅仅在讲述人的生命,同时也可瞥见一个城市的兴衰和一个时代的荣辱……

影片是从凯克先生为新奥尔良火车站制造的那口大钟开始的。那段画面像是一部默片有一种沧桑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历史。一口倒走的钟,他想让历史倒走,但战争已经发生,倒走只会多制造出一个战争,于是,之后二战的出现果然就有了种历史倒退的痕迹。然后听说凯克先生独自泛小舟于海面,这是一种漂泊的意象。被他“制造”出来的本杰明也追随这意象,在之后的人生中在船上当起了水手。这令他体验了他性命中丰富的一段经历,也包括二战。倒钟毕竟不是白造的,他很幸运得存活了下来,不像凯克先生的儿子。

(上段是我的胡乱联想,此刻言归正传。)

关于性命:

主人公有着与众不一样的性命流程,这是影片的线索和立足点。一个倒走的人生,生下来是个老人,之后越长越年轻,返老还童回归婴儿。这样的安排让咱们对人生的看法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更深刻地发现人生的好处。老人会被人嫌弃,因此,本杰明的父亲都不愿收留他。但是就像母亲告诉他的“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我有不一样的认识。”他的身体正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区别在于他的变化和别人是相反的,他在变年轻。这时的画面是衰老的他握着中年女生的手叫着母亲——一个很奇特的景象。看着多少有点异样的感觉,可能是心酸亦可能不是。不是为本杰明的衰老,正因他是新生的,而是为他的母亲,他们注定要错过,会在他看上去很年轻的时候老死。这样一种差距太大,比共同成长、变老要让人难以理解。就像那位教他弹钢琴的夫人所告诉他的:这很遗憾,正因要经历所有自我爱的人比自我先死去。咱们注定要失去他们,但是只有失去了他们,咱们才明白他们对咱们来说有多珍重。因此,以本杰明为视角咱们才更清楚地看见了身边的人的失去对咱们意味着什么。当他越来越年轻,他的爱人脸上却增加着皱纹这样的感情也是痛苦的。他无法和孩子一齐成长,只会成为爱人的累赘。

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本杰明的童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是在养老院“长大”的,当时他还是个老人的模样。养老院,这也是个特殊的意象,那里最接近性命的终点,可它却是本杰明的起点。那里最常到来的“熟悉的客人”就是死亡。一波又一波的人走了,然后新的人再进来,说是性命无常倒不如说是有常,没有人能够避免。但它也常常以令咱们惊讶的方式出现。比如教堂里牧师为本杰明和母亲做完祷告,他自我也倒地不起了,但神奇的是,原本不孕的母亲真的在之后怀孕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宗教的关联,而是性命本身的无常,它随时能够离开也随时能够到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咱们不能左右,但是咱们能够选取每个人自我度过性命的方式,就像“弹琴未必要弹得很好,但要对弹的东西有自我的感受,这其实是在为自我演奏音乐”。

关于人物:

与其说人物,倒不如说主角,咱们的存在以务必的主角出现,比如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爱人……

先来谈谈母亲奎尼。这真的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生。是她收留了这个“不可能是人类”的婴儿。她把它称作上帝的孩子,说他在此已经是一个奇迹;她把它放进抽屉里还不忘留1条可供呼吸的缝;她在钟声响起时给了它个“本杰明”的名字(钟的英文是“BEN”);她会在他的轮椅接近台阶的地方把他拉回;她会在他因贪玩一整天不回家而吓到哭;她愉快地迎接他每次回家,并给他一个拥抱……她的母爱无私、伟大。

父亲的主角在片中也有几个不一样的类型。本杰明的父亲,刚答应妻子要给孩子一个家,转身却将他抛弃,原因是这个丑陋的不像人类的家伙夺走了他深爱的妻子的性命。他害怕他可怖的样貌,他逃避职责。而本杰明离开妻儿的原因是害怕自我成为她们的拖累。他要给孩子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玩伴,他期望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可他的职责就是离开,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很幸运的是,本杰明的第一次喝酒是和父亲一齐,并且用自我赚的钱请他。他的女儿可没那么幸运了,只能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发现父亲给自我寄的明信片。另外,片中还有一个父亲,只是他是从迈克船长口中出现的。这个认定儿子只能在托船上干一辈子的父亲。

也正是正因这样一个父亲,才有这样一个儿子,迈克从来认为自我是个艺术家——纹身艺术家。连在死前的一刻他还是关心着他被射烂的作品。他是个自由的人,不愿被父亲的想法压制,也不钟爱被规矩束缚,因此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兄弟姐妹想带黛西出海的要求,哪怕这是会被吊销执照的。

关于本杰明爱过的两个女生那就更有意思了。但是,她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伊丽莎白是他情人,黛西则是他的爱人。两个孤独的人在最寂寞的时刻相遇——午夜。于是他们成为了情人。那个有夫之妇对于自我的丈夫并不满意,夜深人静的气氛给了他们畅快自由的交流。倾诉自我的过去。他们品味着茶、酒还有鱼子酱。他得到了第一个接吻,她正因他而变得年轻。正因是情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关联短暂、神秘、又不了了之。

爱人则不一样,从他们第一次的相遇,别忘了那天是感恩节,是上帝赐给对方的礼物。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桌布下正因烛光而掩映出的影子,只有亲密的爱人才能拥有。他们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小女孩怎样会懂感情”当老年黛西说完这句话后就出现了黛西年轻时跳舞的场景。她的前半辈子是属于舞蹈的,因此她根本没有重视本杰明。她要和他做爱,但是他拒绝了,他对于她绝不是正因做爱而做爱,而是为了感情。当她不能再跳舞了,她才真正拥有了这份感情。她不愿爱人看到自我狼狈的样貌,看到自我不美、不能跳舞的样貌。他们会在每个晚上睡前对彼此道声晚安。他卖掉父亲的房子和公司只为给她一个完美的家,他的离开出于无奈,但他的感情又驱使他出此刻她面前。他是在她的怀抱中

闭上眼睛的。这份爱让两人记挂了一辈子。

影片最后的一组人物片段实在是本片的神来之笔,十分动人,伴随着那音乐几乎使人落泪,那钢琴声就是那夫人教给本杰明的那段。这些性命在本杰明的人生旅途中出现过,每一段都很感人。

火车站的旧钟已被换下,它以前证明了大半个世纪,人类最高速发展的那段时刻。新的钟不再倒走,意味着那些旧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而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水淹进储藏旧钟的杂物室,也将新奥尔良一齐淹没。以前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会被新的人生代替。过去的层层记忆也正因时刻的流逝而被清洗干净。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没有什么东西能持续到永远的,咱们也一样。”

“有些东西就是会持续到永远的。”

“晚安,黛西!”

“晚安,本杰明!”

或许,只有时刻是唯一永恒的东西,谁明白呢?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4

时光飞逝,不明白这条长河哪里是源头,所有的人顺流而下,只有一个人逆流而上。本杰明·巴顿

影片几乎完美,除了女儿完全不明白本杰明是谁这一点有待商榷。毕竟离开的时候她已经一岁多,之后又回到身边,就算不明白是父亲,也该有所耳闻之间的关联。倒着长的逻辑基本上还是编圆了,不断插入的时代让这段‘奇事’附着于真实的历史之上,有务必的可信性。这有点像《阿甘正传》了,据说影片也是根据小说改编,原著也是讽刺意味,影片却成了温情奇幻的‘个人传奇’。

我没读过原著小说,但是就影片来说,感觉这种改编还是很合大众口味的。饭饭有些苛求了,我觉得这次芬奇把握的很不错,比《十二宫》强。全片的节奏,氛围,格调极尽完美,尤其是摄影和配乐,配合的相当完整流畅,没有唐突和缺憾。巴黎那段的叙事风格还来了一点变奏,借用了个《罗拉快跑》似的多次假设,让这个转折点更令人记忆深刻。

影片的摄影十分出色,构图和明暗比较都很讲究,细腻,沉静。镜头常常徐缓的推拉,虽然是主流手法,加了滤镜,但没有显得过于矫情做作。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是徐缓的,皮特说起台词来不紧不慢,布兰切特更是舒展悠扬,冬天里看这片真是一种享受影萍。

就剧情的结构来说,真正算是‘奇事’的不合常理部分,就应是第一段从出生到少年(生理老年)和最后一段从少年(心理老年)到死亡(汗,这个乱呀)。最后给出了老年痴呆,丧失记忆的解释还算合理,这让整个故事能在奇异惊叹中走向结束,观众也能理解这份温暖的杯具。中间的过程,倒和普通感情故事和历险传奇差不太多,如果要比较,和《大鱼》有同工之妙。本杰明不单生理上倒着长,心理上也并不是越来越成熟。他刚上船工作时,但是20岁不到,但说话做事都显得很稳重,难怪人妻达尔蒂会钟爱他,把他当成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中年人。而到了真正年龄三四十岁时,皮特反而像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他也会冲动,也容易吃醋。本杰明并没有和黛西结婚,他们同居有了孩子后又分开,此时他的心理年龄四五十岁,可却像个生理年龄18岁的男生一样出去闯世界。也就是说,本杰明其实走过了两个青春期,而且都是心理上的,第二个青春期里的皮特,基本上和他演得那些叛逆小帅哥没啥区别,因此如果编剧不让他得老年痴呆,这个故事就没法继续‘奇事’下去了。

再一个惊叹,就是影片的化妆术,简直和魔术一样。面容,肤质,形体都能够随心变化,想多老有多老,想多小有多小。让皮特的面孔变老不太难,但这脑袋长在一个瘦小枯干只有一米多的身体上,特技师还是做到了。我不由自主的做了个计算,那就是本杰明和黛西到底活了多久?本杰明19出生,死在黛西怀里,他49岁时,黛西43岁,怀孕有了女儿,那黛西是1924年生人,飓风时就应是81岁,换钟时,本杰明变成婴儿死去(真省棺材呀),他就应是85岁。因此四五十岁那段时刻两个人就应正好适宜,都在人生的中断,心理生理年龄都能够正常相遇。当然本杰明的年龄要做减法,生理年龄=85岁-实际年龄,化妆师把之后的皮特变得那么年轻,给观众的惊艳感,要比布兰切特更多,毕竟此刻的皮特确实老了,胖了。上次我在戛纳见到他时,感觉脸都有些浮,满是皱纹,和乔治·克鲁尼站在一齐,看得悲哀呀。电影里居然能那么年轻,仿佛时光倒流了。至于布兰切特的美,我对她二十岁时不熟悉,也就无从比较。但是女王就是女王,倒是今年被她震了一次,眼见她打着小花伞,身着一身紫色站在我面前,呆了。我也算是亲眼见过不少顶级明星了,可就那一瞬间,我才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光彩照人’,仿佛有层光芒铺面而来,旁边的斯

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以及哈里森·福特立马暗淡下去。我看得出神,彻底的花痴了一把,新浪的美女总监小豆也由衷的赞叹‘真美呀’,这才叫顶级的气质,带光晕和气场的。

这片子务必要在大银幕前看,出来后恍若隔世。虽然,那只蜂鸟一向在提醒我,这只但是是个奇幻传奇,杜撰的故事,可人生不就是这些奇迹组成的吗。

——浅评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

“咱们最后都会去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这是一个关于性命的故事。可它像一部史诗,表现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本杰明巴顿,而是很多人的性命历程,只是巴顿的比他们特殊一点点、完整一点点点罢了。而它又不仅仅仅仅在讲述人的生命,同时也可瞥见一个城市的兴衰和一个时代的荣辱……

影片是从凯克先生为新奥尔良火车站制造的那口大钟开始的。那段画面像是一部默片有一种沧桑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历史。一口倒走的钟,他想让历史倒走,但战争已经发生,倒走只会多制造出一个战争,于是,之后二战的出现果然就有了种历史倒退的痕迹。然后听说凯克先生独自泛小舟于海面,这是一种漂泊的意象。被他“制造”出来的本杰明也追随这意象,在之后的人生中在船上当起了水手。这令他体验了他性命中丰富的一段经历,也包括二战。倒钟毕竟不是白造的,他很幸运得存活了下来,不像凯克先生的儿子。

(上段是我的胡乱联想,此刻言归正传。)

关于性命:

主人公有着与众不一样的性命流程,这是影片的线索和立足点。一个倒走的人生,生下来是个老人,之后越长越年轻,返老还童回归婴儿。这样的安排让咱们对人生的看法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更深刻地发现人生的好处。老人会被人嫌弃,因此,本杰明的父亲都不愿收留他。但是就像母亲告诉他的“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我有不一样的认识。”他的身体正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区别在于他的变化和别人是相反的,他在变年轻。这时的画面是衰老的他握着中年女生的手叫着母亲——一个很奇特的景象。看着多少有点异样的感觉,可能是心酸亦可能不是。不是为本杰明的衰老,正因他是新生的,而是为他的母亲,他们注定要错过,会在他看上去很年轻的时候老死。这样一种差距太大,比共同成长、变老要让人难以理解。就像那位教他弹钢琴的夫人所告诉他的:这很遗憾,正因要经历所有自我爱的人比自我先死去。咱们注定要失去他们,但是只有失去了他们,咱们才明白他们对咱们来说有多珍重。因此,以本杰明为视角咱们才更清楚地看见了身边的人的失去对咱们意味着什么。当他越来越年轻,他的爱人脸上却增加着皱纹这样的感情也是痛苦的。他无法和孩子一齐成长,只会成为爱人的累赘。

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本杰明的童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是在养老院“长大”的,当时他还是个老人的模样。养老院,这也是个特殊的意象,那里最接近性命的终点,可它却是本杰明的起点。那里最常到来的“熟悉的客人”就是死亡。一波又一波的人走了,然后新的人再进来,说是性命无常倒不如说是有常,没有人能够避免。但它也常常以令咱们惊讶的方式出现。比如教堂里牧师为本杰明和母亲做完祷告,他自我也倒地不起了,但神奇的是,原本不孕的母亲真的在之后怀孕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宗教的关联,而是性命本身的无常,它随时能够离开也随时能够到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咱们不能左右,但是咱们能够选取每个人自我度过性命的方式,就像“弹琴未必要弹得很好,但要对弹的东西有自我的感受,这其实是在为自我演奏音乐”。

关于人物:

先来谈谈母亲奎尼。这真的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生。是她收留了这个“不可能是人类”的婴儿。她把它称作上帝的孩子,说他在此已经是一个奇迹;她把它放进抽屉里还不忘留1条可供呼吸的缝;她在钟声响起时给了它个“本杰明”的名字(钟的英文是“BEN”);她会在他的轮椅接近台阶的地方把他拉回;她会在他因贪玩一整天不回家而吓到哭;她愉快地迎接他每次回家,并给他一个拥抱……她的母爱无私、伟大。

父亲的主角在片中也有几个不一样的类型。本杰明的父亲,刚答应妻子要给孩子一个家,转身却将他抛弃,原因是这个丑陋的不像人类的家伙夺走了他深爱的妻子的性命。他害怕他可怖的样貌,他逃避职责。而本杰明离开妻儿的原因是害怕自我成为她们的拖累。他要给孩子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玩伴,他期望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可他的职责就是离开,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很幸运的是,本杰明的第一次喝酒是和父亲一齐,并且用自我赚的钱请他。他的女儿可没那么幸运了,只能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发现父亲给自我寄的明信片。另外,片中还有一个父亲,只是他是从迈克船长口中出现的。这个认定儿子只能在托船上干一辈子的父亲。

也正是正因这样一个父亲,才有这样一个儿子,迈克从来认为自我是个艺术家——纹身艺术家。连在死前的一刻他还是关心着他被射烂的作品。他是个自由的人,不愿被父亲的想法压制,也不钟爱被规矩束缚,因此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兄弟姐妹想带黛西出海的要求,哪怕这是会被吊销执照的。

关于本杰明爱过的两个女生那就更有意思了。但是,她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伊丽莎白是他情人,黛西则是他的爱人。两个孤独的人在最寂寞的时刻相遇——午夜。于是他们成为了情人。那个有夫之妇对于自我的丈夫并不满意,夜深人静的气氛给了他们畅快自由的交流。倾诉自我的过去。他们品味着茶、酒还有鱼子酱。他得到了第一个接吻,她正因他而变得年轻。正因是情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关联短暂、神秘、又不了了之。

爱人则不一样,从他们第一次的相遇,别忘了那天是感恩节,是上帝赐给对方的礼物。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桌布下正因烛光而掩映出的影子,只有亲密的爱人才能拥有。他们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小女孩怎样会懂感情”当老年黛西说完这句话后就出现了黛西年轻时跳舞的场景。她的前半辈子是属于舞蹈的,因此她根本没有重视本杰明。她要和他做爱,但是他拒绝了,他对于她绝不是正因做爱而做爱,而是为了感情。当她不能再跳舞了,她才真正拥有了这份感情。她不愿爱人看到自我狼狈的样貌,看到自我不美、不能跳舞的样貌。他们会在每个晚上睡前对彼此道声晚安。他卖掉父亲的房子和公司只为给她一个完美的家,他的离开出于无奈,但他的感情又驱使他出此刻她面前。他是在她的怀抱中www.BijIAOGao.COm

闭上眼睛的。这份爱让两人记挂了一辈子。

影片最后的一组人物片段实在是本片的神来之笔,十分动人,伴随着那音乐几乎使人落泪,那钢琴声就是那夫人教给本杰明的那段。这些性命在本杰明的人生旅途中出现过,每一段都很感人。

火车站的旧钟已被换下,它以前证明了大半个世纪,人类最高速发展的那段时刻。新的钟不再倒走,意味着那些旧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而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水淹进储藏旧钟的杂物室,也将新奥尔良一齐淹没。以前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会被新的人生代替。过去的层层记忆也正因时刻的流逝而被清洗干净。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没有什么东西能持续到永远的,咱们也一样。”

“有些东西就是会持续到永远的。”

“晚安,黛西!”

“晚安,本杰明!”

或许,只有时刻是唯一永恒的东西,谁明白呢?

逝者如斯夫——《本杰明巴顿的奇特人生》

本杰明是倒着长的,我也倒着说。从片尾说起。片子最后一个镜头:飓风来临,大水涌进一个货仓,倒走的大钟立在里面,渐渐被水淹没。是为这部电影的点题之笔:钟正走也好倒走也好,人顺长也好逆长也好,最后都消失在时光的长河。孔老师两千五百年前说:“逝者如斯夫。”意思就是这个叫本杰明的匹夫,也跟其他人一样逝去了。

本杰明巴顿的故事表面上是奇特的,但是他本人的性格不忽悠。片子跟主人公一样,要说的道理很明白,从开头交代那口大钟的传说开始,就是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人们常说:要是我能越活越年轻就好了。于是真的有作者尝试去想像,如果一个人越活越年轻,他的一辈子会怎样。从本杰明同学的个案,我只能得出结论:不管顺着长倒着长,其实都一样。都要随缘,都要相爱,都要失去,都要忍受孤独。。。

如果编导想让人觉得本杰明本质上是奇特的,那他们失败了。

时光真的是这个世界最神秘的因素。它是线性的,只往前走,它对万物公平。如果时光的性质不是这样,我们的世界是无法想像的。再奇特的个案,我们也只能想像时光倒走,虽然倒走,仍然线性,仍然公平,因此本质一样。关于时光的想像,如果不能突破“线性”这个特征,就不会奇特到哪里去。话说回来,真突破了“线性”,也许读者观众就无法理解,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按照这个世界的时光塑造的。

从叙事角度来说,本片没有给人真正奇特的感觉,问题出在视角。采用本杰明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明智的,为了避免冗长单调,让黛茜母女偶尔代叙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本杰明的叙述里,没有表现出一个倒着长的人应有的独特的心理。他的生命跟别人的如此不一样,他就应有别人无法体会无从想像的喜怒哀乐。但是从电影中看起来,他除了倒着长之外,想法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片子因此缺乏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比如后半部分他不愿成为所爱之人的累赘,那种心理就应挖掘得多一些,可惜只匆匆带过。

也许描述倒着长的人生,即使对最有想像力的作者都是高难度的。

除了这一点缺憾,《本杰明巴顿的奇特人生》是部高水准的好看的电影。虽然长,但不闷,制作精良,画面饱满丰富,时常有温馨的笑料。大卫芬奇十年前的《搏击俱乐部》,不忽悠死人不罢休,如今似乎是心地澄明了,不玩那一套了。当然有些镜头和画面,还是在考观众。比如本杰明初遇黛茜,旁白说:“那一天,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那个人。”观众很自然地会去看从远处跑过来的小黛茜。其实在黛茜跑过来之前,前景有一个男人钻进一辆汽车,然后车开走了。这个人,是本杰明的父亲。说实在的,黛茜并没有怎样改变本杰明的一生,他父亲把他丢在老人院,才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种手段,是芬奇的惯技。

说起来,父亲把他丢在老人院,倒是做对了。对一个生下来就是老人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地方比老人院更能给他一个安稳的自然的环境呢?其实这片子是个fantasy,主人公的世界是精心安排好的,就像实验室里的比较组小老鼠,除了倒着长,其他各方面条件都一样。因为是实验,虽然一切看上去温馨,但骨子里总是冷淡的,包括感情。所以名字叫“curiouscase”,个案。在这一点上,本片又和《搏击俱乐部》相似,那个片也是fantasy。

看电影的过程中,倒是有个奇特的现象:只要BratPitt以本来面目无敌金身无比拉风地出此刻银幕上,观众席必响起欢快的笑声。可能是老年的造型比较太强烈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之后的少年造型,更是诡异。CateBlanchett的少女面目,也挺碜人的,忽然有看日本美少女漫画的感觉。PS的效果还是跟真实面貌有差别。回来之后,忽然想重看《夜访吸血鬼》,至少那里头的BP,美貌是真的。

里头的其他人物都挺可爱的。被雷击七次那个家伙简直太搞了,但是数来数去,只听到六次雷击,难道漏了一次?跟游泳的贵夫人深谈那段,很有味道。船长像共产党员,临死要说大道理,令人宛尔。蜂鸟那个比喻,则有点牵强。

好片子,值得琢磨一两下。以后BP真的老了,能够拿来比较比较。估计他老了还是会比这片里的造型好看。

逆生别于不朽,思索多于评价--《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揭示

对于这篇“影评”的题目,我有理由自责--前后在说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虽然都与《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关。

生来年老,而越来越年轻,这是一个较好莱坞以往影片十分新颖的情节外套(虽然影片的脚本并不“新”了):这往往会让人乍一看下与另外一个线路混淆:那就是“不朽”。我们会在两个虚幻的基础上进行不一样的思索:年老和年轻的逆向生长,不朽,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命题。《夜访吸血鬼》里讨论的不朽,《指环王》里讨论的不朽,那是在讨论妖媚和凡人间的关系,或者说那是一种孤独却又良好的心境,看着时代在自我的指边更替,而“我”却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无论是看着“人王”故去,还是提心吊胆地在黑夜出没,这都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历程,虽然伴随着的也是痛苦和挣扎,伴随着的是“看着所爱的人远去”,而时空的转换会令处于其中的心态获得一种异样的淡然。但千万千万,不要把《本》错误地理解为不朽,那绝对有天壤之别。年老到年轻,最后走向的也同样是死亡,只但是,生长的过程和表象与常人略有不一样而已,而身处其中的心境是怎样的?所要承担的痛苦绝对不是“不朽”的人物能够体尝;他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而留存不完整的完美回忆,体会不到年轻生长所带来的欣喜,体会不到走向成熟逐渐具备力量的得意,也同样体会不到与爱人终老膝下环绕的欢愉,只能在短暂的期间与身边的人擦身而过,在某一个时候狠心

割断所有的缠绵,这实在不是一个人类能够承受的。

那么《本》所揭示的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时光究竟是什么?时光是可逆的么?时光真的能像那倒走的钟似的,把逝去的亲人带回到我们身边?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无论人的一生是如何的,即使你的一生离奇另类到从老而年轻,那究竟是一生,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短暂的旅程。人的一生能够那样多彩,你能够固守在一个地方,也能够走过所有的角落,而时光对所有人都很公平,她在那个地方克扣了你,也就在这个地方给与并但是分的补偿,而在这短暂的旅程中你会做什么,取决于自我的选取。而无论你如何表达你的始点和终点,你终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始终的表象倒置并不影响生命的活力和精彩,而人的始和终,是一样的,完全一样,初生的婴儿和垂暮的老人,他们拥有同样的状态和情绪,他们都是最接近于上帝的生命。或许影片在告诉我们,人都是孤独的动物,他们并不群居,他们只会以自我的人生轨迹偶尔交汇,完美的缘分,短暂的相聚,应当使人感到满足,即使你们的生命之线是相向而行,相汇只在瞬间,那个瞬间已经足够让人体味,让人珍藏了--因为时光并不可逆,就像影片结尾飓风带来的洪水一样,奔流不息,势不可挡,她带来了所有,也带走了一切,即便是不朽,也在时光的长河中

《本》或者能更多地激发观众的思考,而更少得获得一些技术上的评价。但是依旧有若干点能够指出:女主角撞车的一段无疑是十分搞笑的,或许能够理解为在长河中的一条小小支流,它是那样不和谐,而又让人感到闪亮。这个段落似乎与本片的风格完全无关,而类似与其他轻快风格影片的一个开场,安插在那里有很强的跳跃性。我不想褒贬这个桥段,只能说,这的确十分特殊。皮特的演出我不想过多褒奖,他的确在不断突破自我,获得长足进步;相形之下,其最近的作品,我更多欣赏其在《阅后即焚》中的表现,那里他是那样一个另类搞笑的人物,而在《本》中,他十分深沉,十分忠实,十分恳切,也许这是两个不一样层面,不从进行深入的比较。试想当年莱奥那多从铁迪尼号到飞行者的升华,皮特也让同样我对于漂亮脸蛋的演员有了更多的宽容的期望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5

长生不老是皇帝追求的,越活越年轻是百姓向往的。于是有广告人编出“60岁年纪,30岁心脏”的故事,以及“去年20,今年18”的噫语。1922年有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把这种梦想说得跟真的一样。70多年后,大卫。芬奇把这个梦弄成电影,更像真的了。

但越活越年轻真是好事吗?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本杰明。巴顿轮到了这份好事:他生下来是老头,却越活越年轻,最后是越活越小,小到回归出生时原形,又回到无。

如此人生逆行,他本人无法协调由此产生的矛盾:当他生出来有张七十多岁形象的时候,却有着一颗童心,而当他走到生命尽头时,却是娃娃脸后心的完全衰老。本杰明也完全无法与周边世界协调:当他经历了无数周折和青梅竹马的黛西终成眷属后,黛西已是韶华将尽,而本杰明却是日益步入花样年华,两个情人一辈子的正常对接,只有短短几年,此前,她少他老;此后相反,岁月距离渐行渐远,直到融入无限。

黛西是座标,所有的周边人都是座标。当整个世界正常运行时,本杰明的倒行逆势越来越充满杯具:爱他的人一个个逝去或一个个老去。他最后只剩下孤独。

本杰明期望用出走来逃避时光座标。第一次出走,他上了拖船,在那里完成了他“老年”向“中年”的转换;第二次出走,他浪迹天下,这一次他不得不出走是因为他到达和黛西年龄交叉点后开始向两个极端越拉越远。黛西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再也不用为情人光滑的皮肤和自我日益松驰的皮肤担心,本杰明的岁月逆行却走向杯具性尾声,皮肤越来越嫩,形象越来越小,最后又回到起点:养老院。

人的形象无论是老是嫩,成熟的价值是意识和思想。形象只是一幅会有时会犯错误的皮瓤而已。

或许,这是对想青春不朽世人的忠告。

此片化妆毫无悬念地获奥斯卡奖。其实和化妆相配的还有皮特的演技:幼稚的老头和沧桑的儿童,这样的题目能够成为电影学院的小品考题的,这是需要极高的把握水平的。

只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读日记倒叙手法。一个看上去很真实的逆行的杯具人生,不需要导演再用电影手法再来逆行一下。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6

《本杰明·巴顿》是一部讲述了一个非凡人物的电影,影片在人物刻画、剧情布局等方面具备了严谨的艺术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片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一生经历和成长故事,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和追求。


影片以本杰明·巴顿出生的那一天为开篇,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这个年代医学技术尚未发达,本杰明在出生时就带有一种特别的疾病,他的老家伙在外形上就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样。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将他抛弃在一家老人院里。正是在这座老人院里,本杰明结识了一群可爱的老人朋友,通过他们的陪伴和关爱,本杰明渡过了童年时光。这一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伟大。


影片之后的情节呈现了本杰明成长为青年的过程。尽管他的外貌像一个老人,但他心智成熟,智慧过人。他追求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并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师。这种对生活和知识的追求令我十分佩服。尽管遇到了诸多挫折,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并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影片的剧情发展非常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杰明发现自己逆流而上,越来越年轻。这个情节令观众们流连忘返,不禁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随着本杰明逐渐变得年轻,他重新开始了他的生活,结识了女孩朋友并赢得了幸福。当他变得过于年轻时,他意识到他无法和他爱的人一起生活。这个情节让我心生痛惜,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迷茫。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鲜明。本杰明是一个乐观、勇敢、坚持追求的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自己。女主角黛西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女孩子,她理解并爱着本杰明,却在最后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这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们产生共鸣,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编认为,《本杰明·巴顿》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通过本杰明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人类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也看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珍惜。本片的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感强,使观众们无法转移目光,让人投入其中。同时,影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非常细腻,使我们对生活、对爱、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本杰明·巴顿》在剧情、人物、意义等方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对内心世界的思考还是对生命的敬畏,都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7

“这是个值得成长的完美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过往生活中的矛盾,每一天只关心天气、洗澡水的温度和一天行将结束的阳光。”在夕阳的余晖中,有人在下棋,有人看着报,有人织着毛衣,有人聆听着鸟鸣,有人因天气微凉而咳嗽,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突然想到这一句话不就是小学时语文老师经常出的造句题吗?“有的…有的…”要是有一个小学生把这个句子交上去估计是要得到表扬的吧。

总会有人来重新填补死者的房间。时光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下脚步,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止运动。人们也是一样,不会因为少了谁而活不下去,总是会自然而然的有个人来填补空位的。但一些执着的人也许会真的因为少了什么而乱了生活的脚步。其实又何必呢,人生苦短,母亲辛辛苦苦生下你来世间走一回,总是要向前看的吧。“别让不开心的事,停下了脚步…别让遗憾继续,一切都来得及。”

“无论什么肤色,什么体型,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嘿嘿,孤独啊。

本杰明独自一人撑着拐杖,在夜里蹒跚着走回了养老院,磨破了手上起的泡,也唯有独自承受。无论你出去玩得多么开心,最后你还是得撑着自我独自在黑暗中,身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过路人,最后走回起初离开的地方。

“那是1930年感恩节,我遇见了那个改变我一生的人”,他父亲的身影出现了又离去了,是父亲还是黛茜呢?就应是黛茜吧。那个蓝眼睛、轻舞飞扬着的小女孩深深留在了他的心里。

“你不觉得很可怜吗,不会飞的鸟。”确实很可悲。

床底下,他俩点着蜡烛,“我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老”“我也这么觉得,你不像我奶奶”。当有个人这样认同你的时候是多么温暖啊。“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确实,很美。

之后出现了贯穿整剧的段子:“我跟你说过我曾被闪电击中过七次吗?”一次是修屋顶,一次是过马路取信,一次是在田里放牛。屏幕出现这样的几个黑白画面,在平淡的情节中显得很幽默。

“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最记不得的人,却印象最深。”记住的只是一些事一些话,却不是这个人,是这个人的经历、话语深深打动了人。

“无论你弹得怎样样,重要的是你弹琴时的感受”,那个女人如是说。结果与过程,每个人看重的都不一样吧,我不是什么独特的人,反正是比较看重结果的。

他上了迈克船长的拖船工作,船长带他去了妓院。在那里,迈克说自我童年想做艺术家不想和父亲一样在拖船上耗一辈子,最后他还不是做了拖船船长,但他脱掉衣服露出一身的纹身,说但我还是成为了艺术家,一个纹身艺术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理想也能够透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实现,就想船长一样。

当老巴顿看到本杰明从妓院里出来时,意识到自我也许错了,也许不该丢掉他。在酒吧里,父子两喝着酒,本杰明说这天有太多的第一次,老巴顿拿起酒杯说“敬孩子”,本杰明说“敬母亲”。老巴顿原先是一向惦记着这个孩子的,本杰明是一向爱着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亲生的。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8

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本杰明逆生长的故事:出生时心理上是个婴儿,可从外貌上看却是个老头子。随着时间的增长,别人是越活越老,他却是越活越年轻。到老了的时候,别人是老态龙钟的老人,他却成了个婴儿,最后是在知心爱人的怀抱里死去。而在他如此反常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亲身父亲的抛弃,养母的无私养育,和黛西的相知、相恋和相离,和船长在海上的漂泊流离,战争的残酷无情,感受过不少老年朋友的去世的悲伤和沉重、、、、可以说酸甜苦辣,生离死别都经历过了,而在他的整个人生当中,本剧以他与黛西的感情为线索而串起来了!

按照世俗的看法来看本杰明的一生,他的一生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做出什么对人类很大贡献的事件,可他就像芸芸众生中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个人,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感受到人性的美好:黑人妈妈无私的爱,本杰明在生父弥留之际带他去看夕阳;感受到真挚感情的纯粹:本杰明和黛西之间的爱情;感受到所有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的:死亡,养老院里那些老年人不管年轻时做过什么,当年迈来临,他们在平静的时光里都是在等待死亡!黑人妈妈一生都在照顾别人,最后也是死亡!本杰明如此奇特的一生,最终也是死亡!黛西曾经也是成功的舞者,幸福的妈妈,快乐的情人,可最后也是死亡!可当他们在弥留之际,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因为真挚的爱过而显得十分的平静,而觉得无悔吧!

看完此剧后,我的心情有些低沉,不知为啥?

愿您的一生也是无悔的一生!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9

有这样一个人,出生时相貌如同八旬老者,没有一丝啼哭,没有一丝叫喊,就安安静静的来到了我们的世界。他安静的降临并不代表他便可以被这个世界接受,从出生就受到人们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说他是个怪物,他的出生是那家医院的耻辱,对那个接生医生是一种侮辱。 从出生就引起这样的波澜,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凡。

这本书改编的成的电影获得了81届奥斯卡奖,人们因为这项荣誉记住了这部电影,争相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却忘了回归原本,看看菲茨杰拉德在纸上是如何用语言文字描写着一神奇的事情的。

村上春树评论菲茨杰拉德,说看了他的小说永远是不可思议,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始终牵扯着自己,看了他的小说,让自己有写小说的念头,菲茨杰拉德就像他的老师,他的大学,他的文学伙伴。

看这本书我看的十分仔细,中文译本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即使故事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仍然重新回到他最初写作的英文版本,即使有大量的陌生词汇,我仍然孜孜不倦的查阅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品味不同语言文字的魅力。

返老还童是从古道今人们所梦想的,但是如果我从出生就有着这样的经历,我又会怎样生活在这些世界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出生时面对全社会异样的眼光,上幼儿园因为奇怪的长相不能交到朋友;小学,中学因为超乎同年龄段的智力和长相又会受到歧视;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因为年龄和长相不符而被退学。一生的光荣岁月只有到了年过半百的时候,那时候的自己一副俊秀长相,令人羡慕不已,在旁人感叹时光流逝,惋惜自己逝去的青春,没有一个人能相信你是一个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了。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又不能追求,爱与死亡冷酷的纠结着,结局终究令人伤心。

岁月稍纵即逝,我们只能珍惜这如瀑布上的水一般流逝的光阴,返老还童终究是一场美梦,抓紧身边的每分每秒,做有意义的事情,充实自己的精神灵魂。做一场返老还童的梦,朝着菲茨杰拉德向异想天开的幻想小说之路迈进!

本杰明巴顿观后感 篇10

这是一部荒谬的电影,讲了一个荒谬的故事,却倒映出了人生中的真实。

本杰明是奇人,他的人生与常人相反。常人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越老越老,但本杰明却是越长越年轻。他出生在一战结束的那一天,因为他的奇怪被父亲遗弃,后被一家养老院收养。在那所养老院,他学到了很多很多,尤其是有关于生与死的感悟。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水手,在海上漂流,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爱人。阴差阳错之中,他加入二战,目睹了老船长的去世。他退伍之后回到了家乡,他的生父来与他相认,但不久后生父去世,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接下来是他与青梅竹马黛西的爱情故事。本杰明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的妻子怀孕了。他并非欣喜,而是恐惧。害怕孩子与他一样奇特,害怕自己日后成为妻子的负担,害怕孩子无法接受自己。在这样的恐惧下,本杰明在孩子满一周岁时离开她们,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很久很久以后,黛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儿童权益保护组织打来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失忆的孩子,而那个孩子他唯一认识的人似乎只有黛西。黛西知道那是本杰明,于是她收养了他,陪伴本杰明度过了晚年生活。直到有一天,本杰明死在了黛西的怀里。

本杰明的人生与正常人的人生有区别吗?似乎是有的,但本质上我想,并无两样不断的离别。只是本杰明在养老院中提前学到了而已。周围的人不断地死去,又有新的人搬进来取代他们的位置。逐渐地,本杰明长大了,他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人死去,就意味这个位置空了出来。再后来,本杰明的女儿出生了,本杰明非常害怕,于是选择了逃避面对。(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龙族里楚子航与他老爹的故事。)最后,本杰明死在了黛西的怀里。这不就是人生吗?不断的离别与再见,不断的得到与失去,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老去了,所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然后在惆怅与怀念中结束一生。

年老绝不是身体老,而是心灵衰老。一个无知的,纯真的人,即使他的身体再怎么衰老,他表现的终究像一个年轻人一样。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身体再怎么年轻,也永远无法掩饰自己的老态。所以,所谓青春是一种心态而非一段时期。

这部电影的灵感或许来自于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吧,不过,再怎么奇怪的人也终究逃不过死神的召唤。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度过尽量精彩的一生,如何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这恐怕是电影想告诉我们。

相关阅读

  • 真相观后感必备

    怎样保证作品名的观后感不落俗呢?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真相观后感”,希望您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网页从而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

  • 迷途观后感必备

    您是否对于给作品起好名字的评价感到困惑呢?在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都希望能够表达内心的想法。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性地分析,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内容,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请继续阅读,接下来将揭开“迷途观后感”的神秘面纱,相信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更多自信!...

  • 爱国观后感必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国观后感必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3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将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9月9日,《宜昌保卫战》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当天...

  • 邪教观后感必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小编现在向你推荐邪教观后感必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坚定信念崇尚科学旗帜鲜明反对邪教最近我看了《较量正在进行时》,内心深受触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国有企业经理,我深知我国政治、经济、文...

  • 夺冠观后感必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夺冠观后感必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夺冠》以观看令国人无比自豪、激动的历史瞬间。回顾当年赛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赛场上还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著名“铁榔头”郎平和其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