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七篇

发表时间:2024-07-27

您还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在观看影片时,我沉浸其中感受颇多。我们不妨将容易遗忘的心得感悟撰写成观后感,对于观后感,先有感想才有观后感,硬要延伸胡编乱造则容易导致主题不明确,这篇文章探讨的是“狗十三观后感”,希望您对文中所述情节感到震撼!

狗十三观后感 篇1

今天看了《狗十三》。

以为是像忠犬八公那样的催泪感情电影,却不想看完电影后内心竟如此压抑。

看之前以为狗十三是电影里狗狗的名字,其实不是,狗13的13是女主角的年龄,也近似于英文的B,狗是引题,十三是成长,狗十三是伪善的成人世界。原来标题就是一种讽刺了。

《狗十三》并不是弹幕里说的青春片,青春是一个幌子,我觉得其实整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是我们躲不开的一整个的操蛋人生。

其实片中有许多地方就已经很讽刺了。父亲爱女儿,却逼着擅长物理的女儿报英语兴趣班;爷爷奶奶抚养李玩,却十几年都不知道她喝不了牛奶。这是生活中许多家庭的模样吧。

每个人都说爱,最后却把爱变成了伤人的匕首。其家人用所谓的畸形的懂事式教育扼杀了青春少女李玩。哦,对,李玩这个名字是其父亲随便给她取的名字,后来弟弟的名字,是爷爷取的,昭昭,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呵,讽刺的点太多了。

而后的.一连串blabla,家人对弟弟的教育方式,我觉得都很真实,这正是当代中国的教育方式。而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为何如此伤人?

全片父亲致力于把女儿训诫成一个懂事的孩子,所有大事小情都以懂事为最高标准。要女儿收起伤心,开心迎接新狗;要女儿放下约定,让女儿陪伴其去饭局,并且敬酒,所以后来女儿喝酒被父亲看见,父亲质问其时,女儿说的你不也是叫我喝酒吗?的时候,赤裸裸的讽刺又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女主开始学会所谓的懂事之后,我认为也就是她死了的时候。她死在了在街上跟牵着爱因斯坦的女人说抱歉的时候,死在了得知新狗绝食死掉后冷静说谢谢的时候,死在了爸爸饭局上低头一口一口咽下狗肉的时候。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父女俩在车上哭了,父亲知道自己愧对女儿,我也流泪了。

她身边所谓的亲人只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要求她,迫切的将她打造成一个合适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形状。不可否认,那是爱,只不过爱得太迫切,太急于求成,毫无顾忌的将少女珍贵的自尊和细密的心思践踏和辜负。

到底是大人教育方式引发了孩子的叛逆,还是孩子的叛逆让大人不得不动用粗鲁的教育方式。其实我觉得理解很重要。

狗十三观后感 篇2

这是一部来自生活的电影,看似平凡,却极其残酷和心碎。

作为一部青春片,它非常与众不同:色调、影像都是灰暗的;人物的命运是悲惨的;最后看似一个大团圆结局——女孩“成长”了,全家关于叛逆女孩与宠物狗的羁绊“解除”了,但所有观众的心却疼痛了起来。

然后我们开始回溯自己的青春,并开始感同身受——我们每一个人,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成为了大人眼中的“懂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损失和改变了多少?而这一切,又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电影中有很多段落,拍得非常内敛,却触动人心。

比如女孩英语考了95分,本来很开心,父亲却突然把她带到冰场,指着一个小男孩说:他是一个弟弟,并拉着他们一起去庆祝生日,宴会上,大家都围在一起唱生日歌,女孩被挤到角落,仿佛是个局外人。

弟弟把姐姐小狗惹怒,狗疯叫,爸爸打它,女孩蹲下身安抚,然后默默的就哭了,与其说她是在心疼狗,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同情。在某种程度上,她就像这只小狗,不被关心,不被重视,被鄙视和欺负。

之后狗咬伤弟弟,后母让爸爸将狗送到狗肉市场,女孩苦苦哀求却无济于事。后来女孩获得物理比赛一等奖,爸爸特别高兴,说不管什么要求都满足她。女孩要求知道那条狗被送到**去了,父亲把女孩带到一个流浪狗收容所去寻找,但那条狗已经不绝食了。

即便如此,女孩还是在车上对爸爸说了声“谢谢”。这句“谢谢”真像一把刀子——你把我的狗送走,现在它死了,我还要说“谢谢”,谢谢你的不杀之恩!

包括在接下来的庆祝活动中,我父亲的朋友亲切地为女孩点了狗肉。全家人都知道女孩刚刚经历了什么,但没有人说话,所以看着女孩。最终女孩还是微笑着说:谢谢叔叔,并“懂事”的吃了狗肉。

天啊,这也太残忍了!简直是把牙嚼碎了往肚子里咽!

还有最后,当女孩和表姐在大马路上看到一条与“爱因斯坦”一模一样的狗时,表姐冲过去询问,女孩却陷入沉默,当表姐问她为什么不把狗要回来,女孩却说:“我刚才好怕那只狗扑过来,幸好没有。”可走进胡同,女孩就哭了,她多么委屈呀!

那明明就是她最初的“爱因斯坦”,可她已经再没有能力要回它、收留它、养护它,因为她深深的知道,她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如果“懂事”要以失去纯真、失去自我为代价,我宁可孩子们永远都不要“懂事”!

但这是我们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故事。很多家长总是单方面强调孩子要听话懂事。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的感受和内心的真实要求。

本片对于“女孩父亲”这一类家长也给予了客观的还原与冷静的批判。

从某种程度上说,女孩的父亲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父母,但总体上是好的。他知道照顾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代价,但他摆脱不了中国父母的专横、自私、粗鲁和欺骗。

粗暴:比如父女第一次一起出现,就是父亲当着老师的面推搡女孩,还在学校里当众追着数落。第二次冲突更是全面升级,女孩为了寻找真的爱因斯坦,间接造成爷爷受伤,奶奶大晚上的单独出门。

父亲把所有的火都撒在孩子身上。他打骂孩子,甚至还拉着嘴用脚踢他,逼他认错。作为一个女孩,她折磨的很厉害,以至于她无法忍受。

欺骗:比如父亲和后母有了二胎,一直瞒着女孩;为了平息女孩对“爱因斯坦”的想念,弄了一条假的“爱因斯坦”糊弄女孩;明明答应女孩一起去看天文展览,却在当晚带着女孩去参加饭局,还让女孩喝酒,结果错过展览。

纵观全片女孩与父亲之间产生的矛盾,大多数是由家长一方引起的,但最终家长却要求孩子要“懂事”,承担家长所犯错误的后果,这实在是有点不讲道理!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皆是如此。

结尾处,女孩看着弟弟在滑冰场边哭边学滑冰。相比于女孩李婉,弟弟肯定是全家的中心,最受宠的人,但是他一样要经历一次次的摔倒、苦苦哀求、痛哭流涕之后被无视、被强迫着继续下去的命运。

难道,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吗?

经历各种挫折,扭曲内心的本性,然后变成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人?

好可悲啊……

ps:片名很有意思,《狗十三》,之前还有一部电影叫《血十三》。

这个十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我的理解,也许导演是在表达,片中的小女孩,像条狗,13岁的年轻人,对吧?

作者:蓝雨星城

狗十三观后感 篇3

在全程低气压中看完《狗十三》,一边吐槽剧中父亲的专断,一边感谢自己的父母没有那么强权,内心还在悄悄反思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虐待”过能宝。

还好,她挨过的为数不多的几巴掌(屁股上)都是有理有据的。

电影里的冲突,从报哪个兴趣小组开始。我很不理解,报哪个兴趣小组就能学好哪一门课吗?为什么教师会因为兴趣小组的事请来家长?

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乖巧懂事,所以我的父母没有被教师叫到学校接受过“教育”,但我知道,在教师面前,家长一般都会认怂:教师说的永远都是对的。所以,当李玩不想改变自己的兴趣时,她父亲动用了权力。

李生气地跑了出去。这时,如果爸爸向她解释高考不能偏分,我就向英语兴趣小组汇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很好。我喜欢物理,可以继续学习。假如顺便道个歉,当然更好。

可是爸爸没有道歉没有沟通,而是给李玩钱。

**在我们的世界里,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说千言万语。但大多数时候,孩子所需要的只是道歉和尊重。

给钱没能哄好李玩,爸爸送了一只狗。对于这只狗,李玩是回绝的。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她被那只又可爱又粘的狗所吸引。他们很快就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在祖父母眼里,爱因斯坦只是一个野兽x,但李玩认为她是自己的。对于有些**而言,孩子也只不过是一只宠物:心情好的时候,恨不得捧上天,心情差了就拿他出气。

在**的世界里不如意,就在孩子面前找回威风。

但对孩子们来说,宠物是玩伴,甚至是知己:和她在一起开心,和她一起哭泣。即便心情不好,李玩也不拿爱因斯坦撒气。

所以当宠物狗走丢时,全家人都觉得无所谓,一只狗而已。只有李玩,发了疯的寻找。

一开始,我无法理解李玩的歇斯底里。直到我看到她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我才明白她的痛苦。对她父母来说,她似乎什么都没有。爱因斯坦是她唯一能拥有的东西。

小狗的依赖性使她感到需要。她把对父母的爱寄托在小狗身上。可是现在,爱因斯坦被弄丢了。

假如爷爷知道道歉,而不是觉得自己的腿摔伤了就没有错了。

假如爸爸懂得沟通,而不是弄碎李玩手里的啤酒,再把她痛打一顿。

假如后妈没有,用另一只狗来冒充爱因斯坦,还借***挥说李玩是对她有意见。

李玩也不会封闭自己。

她逐渐接受了第二个爱因斯坦,并想与家人和解。她的心仍然柔软,所以当她看到老师杀死蝙蝠,她很快把爱因斯坦从篱笆上带回来。然而生活没有因此手软。

她陪弟弟玩,弟弟不小心摔了下来。虽然后妈没有责备,却再也不掩饰对她的防备。

弟弟打伤奶奶时,父亲没有像当初对她一样责备甚至殴打,而是抱起弟弟轻声安慰。

她找同事诉苦安慰,表姐带着父亲来“捉拿”。

她又一次认识到**的虚伪,关上了她尚未完全打开的心门。

孩子像宠物一样,谁对他好他就会对谁温柔。所以被弟弟激怒的爱因斯坦,在李玩的安抚下平静下来,而经常捉弄爱因斯坦的弟弟,在拉臭臭时被爱因斯坦咬伤。

假如爸爸没有一言不发的把第二只爱因斯坦送走。

假如爸爸及时告诉她爱因斯坦在收留站。

如果爸爸没有给她一个庆祝的借口,他实际上实在招待生意上的朋友。

她也许还是那个李婉,那个敏感任性却善良温柔的李玩。可是没有假如。她周围的一切都在简单粗暴地践踏着她,让她长大。

继母的斥责,父亲的违约和双重标准,表妹的背叛,甚至男友的同情心和其他爱,都让她对这个世界完全失去了信心。她再也不会信任任何人。

知道第二个爱因斯坦死了,李应该很生气,但她说谢谢她的父亲。

在街上遇到爱因斯坦,再一次见识到**信手拈来的谎话,她跟对方说对不起。

她说,好怕当时爱因斯坦认出她来扑向她,还好没有。事实上,她多么希望爱因斯坦能认出她,把她以前的李玩带回来。但是爱因斯坦也被新主人征服了,就像被征服的自己一样。

爱因斯坦,永远的离开了,楼上那位没伤害过任何人的“鸟人”也被当成精神病抓起了,李玩和过去的最后一点牵扯,断了。

影片结尾,李玩不到4岁的弟弟学会了看单词。李玩冷漠地看着弟弟在滑冰场里摔倒抽泣。这些她曾经经历过的,她的弟弟正在经历。

电影结束,低气压却没有散去。我们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长大的,听话或慢的孩子受的折磨更少,成长的过程也能顺应自然。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被打磨的没有棱角,另一些则穿着防护服。

现在他们成了父母,是不是在重**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虽然孩子似块璞玉,唯有雕刻才得以成形。但是,儿童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不能完全由**来控制。

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多陪陪而不是控制,除非她的方式偏离太多,我们不应该用力。爱她之前,先学会尊重。不要因为她个子小,就无视她的意愿。

能宝喜欢跳舞,周六带她在舞蹈班试课。其中有几个动作她边做连哭,“妈妈,我不行……”我很想上去抱抱她,跟她说她做的很好,可是却只能隔空给她打气。

课程结束时,我和爸爸问她,我们真的想学习吗?即便有些动作做起来会有些疼,也能坚持?她想了一会,然后郑重的点头。

这应该是一种成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努力工作。也许在未来,她会因为跳舞而流下很多眼泪,也许会想放弃。

父母要做的是在尊重她的意愿时帮助她。

在她的成长之路上,会有很多选择。我们应该保持父母的界限,尊重她帮助她,在她想放弃的时候给她一些建议,让她尽可能自由地成长。

狗十三观后感 篇4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可是成长究竟是什么?

我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有人说成长是《天才枪手》里回国后的小琳在父亲怀抱里的哭泣,有人说成长是《最好的我们》里耿耿高考后拨不通的那个电话,有人说成长是《闪光少女》里西洋乐学生帮助民乐的学生登上的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还有人说成长是《狗十三》里李玩平静地与自己的爱犬擦身而过……最近一部描述成长的国产电影在朋友圈掀引发了一阵刷屏热潮,电影的名字叫《狗十三》,是曹保平执导的国产青春片,据说因为太真实所以封被禁五年,12月初解禁上映,收获无数赞誉,更有观众评价其为“十年来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翻看《狗十三》的豆瓣影评,满满都是观众们的共鸣,或无奈或愤慨,影片主人公李玩经历的那些不被理解的心酸,不被重视的委屈和不得不成长的妥协,我们也都曾经历过,有人说“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而我们都是被害者。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不是主角少女李玩,而是另一个少女李堂,一个同样在成长的少女,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角色。

对待感情,她是冷静成熟的大姐姐

初登场时,李堂是作为贴心玩伴出现的,在李玩与爸爸冷战中被派来陪伴李玩,名为补习英语,实为缓和父女关系。

在爸爸和奶奶的看来,李堂很优秀,全班第二名,是个典型的不用操心的好孩子,而这个好孩子却做了件叛逆的事——早恋。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玩,并带她见了自己的男友。

“你爱她吗?”李玩这样问。

“你怎么用这么老土的词!爱?不知道。我喜欢他,我总得喜欢谁吧!”

这就是她早恋的理由,如此率真任性。

然而生活的剧本总会充满意料之外。

在随后的日子里,男友和李玩却越走越近,她慢慢变得像个局外人。我以为她会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以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冷静处理了这件对她伤害至深的事情。

“我爱你”,她用仿佛醉酒的语气对男友说,

“我知道。”

“我们分开吧!”转身离开,干脆利落。

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女孩儿长大了,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感情。

对待家人,她是温暖懂事的小棉袄

据影片的侧面交代,同在一所中学的李堂应该比李玩大一两岁,但在处理爱犬走失的事情中,她却表现出了“小棉袄”的贴心。

初闻狗走丢时,她第一时间安慰心急的妹妹李玩,“丫头,你别着急,狗都是认识路的,说不定爱因斯坦一会儿就回来了”。

当李玩焦躁地在深夜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爱因斯坦时,是她与爷爷一起跟在李玩身边。

当李玩因为丢狗事件与家人矛盾升级时,是她挽着奶奶,无声地劝慰。

当发现家人拿了一条假狗糊弄李玩时,是她第一时间出声声援李玩,表达了对此不赞同。虽然后来,她因为形势所迫站在了家人一边。

当众人热闹地庆祝李玩弟弟的生日时,只有她发现了角落里失意的李玩,并走到她身边安慰她。

当发现未归家的李玩与前男友在一起时,她没有任何责怪,只是摸了摸妹妹的脸。

当李玩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是她带来了李玩的爸爸为她加油助威。

当李玩赢得了物理大赛的名次,拿到了重点高中的保送名额时,也是她与有荣焉地说“你老姐我都兴奋死了”。

这就是李堂,一个称职的好姐姐,一个贴心的小姑娘。

在李玩成长之前,她是李玩与家里的润滑剂,缓和着李玩与父亲时而紧张的关系。在李玩成长之后,她是李玩与家里的隐形纽带,是李玩唯一愿意倾吐心声的对象,因为同样年纪,同样的成长,只有她最懂得、最关心这个妹妹。

对待初心,她是热血坚定的守护者

影片结尾时,李玩认出了爱犬,却任由它跟自己插肩而过,最后云淡风轻地对李堂说,刚刚那只狗好像是爱因斯坦。

而李堂呢?她二话不说转身冲了回去,找到遛狗的人,逼问你的狗是不是捡来的?它是我们的狗,丫头你快叫叫它。彷佛丢的是她的狗,而独立旁观的李玩倒像个局外人,与家人拿来假狗糊弄李玩时的场景相似,只不过两姐妹的反应完全相反。

李玩长大了,明白爱犬在自己身边不如在别人身边幸福,所以她不认,并且说害怕爱犬会认出自己扑过来。

那一刻,李堂的脸上出现震惊与心慌,因为她明白这个小妹妹成长了,但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她不知道。

“我想要一个李堂这样的姐姐,”看完电影后,我对同行的朋友说。

“我也想啊”!

果然,美好总是让人向往。

谁的年少里不想有李堂一样的姐姐!

她会跟你分享秘密,带你结交新朋友,维护你的愿望,安慰你的失落,守护你的初心,她比任何都希望成长,也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你成长。因为成长很痛,她都知道。

成长很痛,如蜕皮换骨,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爱,我们终究还是要成长,这对你,对世界,都好。

愿你的成长中能遇到李堂姐姐。如果没有遇到,那么愿你成为李堂姐姐。

狗十三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是看了影评之后想看的,缓存在iPad里有段时间了。今天想看电影,打开看,没想到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应该也是很多人,我想。

有没有想过,你是从什么时候懂事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李玩如何一步步放弃自我,变成一个大人的。

喜欢物理,被爸爸强制改为英语学习小组。狗被送走,丝毫没有说话的权力。被迫参加饭局,被要求喝酒。坚持自我的时候,被家人问什么时候才能懂事。

现在看这些,我会想,为什么要懂事?孩子真的错了吗?还是大人错了呢?

从小,我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李玩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多我都遇到过。但基本没有反抗过,就是为了大人说的懂事。但我真的很难过。想起黑头,眼泪总会流下来。黑头也是一条狗,狼狗,从小在我家长大,我很喜欢它,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就放开绳子让它跑。每次放开绳子,它都要跑到筋疲力尽才停下。但是有一天,妈妈说狗吃太多了,卖了吧。那时候狗狗在我家应该有两三年了。我舍不得,妈妈骗我说,卖给看果园的,它会过的更好。当时的我真的好傻,就信了。长大后才明白,根本就不是,不可能,我家黑头那么老实,怎么可能看的了果园。妥协处处在,因为我很少反抗。小时候喜欢画画,妈妈说学艺术太贵了,又没前途。放弃的那么轻而易举。四五年级时,养了两只羊。放学就去放羊,在爸妈的帮助下,羊养的又肥又大,还生了小羊。升初中时,妈妈说学习紧,卖了吧,就卖给了隔壁家。还记得漂漂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多少次不开心的时候跟它诉说,它的眼睛仿佛能看到眼泪。

我活成了爸妈的骄傲,却丢了自己。

长大了,出来读书了,越来越发现妈妈也经常做错,为什么要那样要求孩子呢。

再往后,我开始越来越发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由父母来作画。

狗十三观后感 篇6

去看了《狗十三》,哭得断气,事实上我看什么都能哭得断气。看电影还是得一个人去看,约了人就有偶像包袱就要忍住眼泪,如果还化了妆那更不能哭,看场电影卸个妆那还了得。

刚开始觉得李玩挺讨厌的,就像青春期的你我一样,吃饭时捧着个碗坐电视机前看电视,不吃的东西吐掉。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为那就是全世界。更有代入感的是电影里那个旱冰场跟我小时候常去的超像,装满了自以为很酷的杀马特少年,抽着烟。

少女李玩以为,家人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爱的形式或许粗暴,但爱的投放对象一定是她。李玩的狗——爱因斯坦丢了,爷爷遛着去买菜的时候丢的。和全天下其他的少年少女一样,她拼了命找它、冲着家人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音乐排解苦闷。而家人处理的方式是,找一条长得像的狗来告诉她爱因斯坦找到了。她很生气。她说狗找不到了可以一起慢慢找,为什么要弄一条假的非说是真的。我认为这里所讲的是“爱的方式”。中国的家长们,他们不愿意和一个伤心的孩子朝夕相处,他们不愿意处理你的情绪,不愿意去理解一个孩子,不愿意花时间沟通。你看起来不好的时候,他们总是想以一种最简便的方式,糊弄或者暴力之类的,迅速地让你“好”起来。

少女李玩离家出走了,找堂姐的男友喝了酒,堂姐的男友把她送回家。“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他说。回家后,她爸打了她,大哭之后,他们又和解了。

到此为止,电影也还是温情的。后半部分就太残忍了。

李玩的叛逆来自于她的爸爸和爷爷奶奶都爱她,而李玩的懂事来自于,他们也有可能不爱她。他们告诉她,她的后妈和她爸爸有了孩子,他已经一岁了。

她爸答应带他去看天文展,因为一个饭局而没能去。她爸因为她喝酒而打过她,饭局上却叫她敬酒;她的弟弟有妈妈保护着,而李玩只是一个被防备的外人;爷爷奶奶陪着她弟弟玩儿,弟弟顽劣,打了奶奶推了爷爷,却被全家人宽容了;她的弟弟打了狗,狗咬了弟弟,狗被丢弃了;为了不破坏气氛,她在她爸爸的`饭局上吃了狗肉。“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那个男孩儿说完这句话,李玩人生的真相突然飞快地砸中她。没有人等她,没有人等她造出铠甲,她只能被砸得头破血流。

后来她拒绝了那个爱她的男孩儿,我相信她也爱他。他在脖子后边儿纹了“玩”,她把世界地图画在橙子上送给他。后来在路上遇到了走丢的爱因斯坦,她掉头走了。变成一个大人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有些东西再好,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拥有。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做好失去的准备,或者直接放弃。

电影有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一个是李玩她生活富足成绩优秀,她的成长不是建立在什么死了亲人破了产这种戏剧性的悲剧上,而是极其细腻地叙述了一个少女意识世界的根基如何不动声色地倒塌,这很难。

还有一个是电影对所有人物都留有余地。爸爸毕竟没有把狗真的送去狗肉店,毕竟对让她喝酒感到心虚,毕竟为自己没有做一个好父亲而落泪。后妈毕竟还与她保持表面的和平。这些人太像生活中的成年人了,所以好像都值得原谅似的。但对我个人来说,“平庸之恶”也是恶。就好像电影里李玩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ypocritical,伪善的。”她重复地念道“hypocritical,hypocritical,hypocritical,hypocritical。”

还有一个细节。一天李玩回家的时候,楼下停着辆救护车,一个胖子被捆在担架上运上救护车,他的手臂上别着“大队长”的标志,他嘴里发出鸟叫的声音。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李玩和她堂姐说:“楼上有人养鸟,每天能听到鸟叫。”堂姐说:“不可能,什么鸟晚上叫啊。”

在电影的结尾答案揭晓,那个李玩想象中的鸟,只是一个被困在童年的精神病人。

可事情总是这样。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生活,这个世界,在你毫无保留的时候狠狠推开你,当你有了戒心,懂得距离,它才会过来拥抱你。

狗十三观后感 篇7

这部片子在没开播之前,已经是好评不断了的。于是便买了一张电影票,独自去电影院看。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张雪迎是14岁的时候饰演的,那时还是挺清纯的演出了李玩的那种感觉。(虽然胡辣汤事件并不喜欢她,但这个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他们由于父母在外面打工,还可能是父母已经离异或是父母都不幸去世,而独自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甚至自己生活在家里。试问哪一个同学,哪一个孩子不想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呢?电影中的女主角,我相信他当然是希望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当然之后父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开始通过一只小狗来与李玩,重新建立起感情联络。这也告诉我们那些留守儿童,不要太过多的去埋怨父母,为什么不去陪着你?也不要认为他们就不爱你了,怎么怎么样。其实他们也只是生活所迫。为为了你的学习,为了你的生活,为了你以后更好的成长,他们只能外出打工。我也想说的是父母生你养你,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但也是伦理吧。要相信世间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电影中的女主角很让人心疼。但也同时反映,折射了我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狗十三吧。

相关阅读

  • 回忆观后感七篇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到疑惑的话,或许可以考虑阅读一下“回忆观后感”。感谢您浏览本内容,本文旨在为您提供实用信息。与书籍一样,影视作品也能带给人们更多的知识,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产生许多联想。电影的主题引发了我的深思,我想用观后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写的观后感需要展示个人的思想和见解。...

  • 团员观后感七篇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令人赞叹,好的影视作品是能够带给人思考的。此时可以将引发情绪变化的地方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帮我们排除干扰提高写作效率,笔稿范文网编辑为您搜罗了“团员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启示,我们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参考!...

  • 清廉观后感七篇

    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份“清廉观后感”。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总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我们观看了一部作品之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创作观后感需要有独到的观察点和深入挖掘影片涵义的能力,观后感的撰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记得将这个链接收藏起来方便下次阅读!...

  • 兰花观后感七篇

    写作品名观后感如何体现内心真实感悟呢?这时就可以把我们的思考写下来,借助自己的观点感性理解来填充观后感,以下是由笔稿范文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兰花观后感”的最新范文,如果你觉得这个很有用别忘了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 红线观后感系列七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红线观后感系列七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为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保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保密法治观念和保密意识,2021年9月7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