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十一篇

发表时间:2024-05-07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你不妨看看正道沧桑观后感十一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1

最近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11集 “路的奠基”,第12集“暮年壮怀”,第13集“世纪曙光”,感受颇深。

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阶级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那些在迷雾中寻找出路的人充满了幻想。然而,幻想从来与马克思无缘。

《哥达纲领批判》这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仍然熠熠生辉,作为马克思在真理拓荒之路上的重要著作,它让我们看到,一条真正通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判的焦点之一是,在未来社会制度下,工人是否可以获得全部劳动产品。因此,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应分为两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其分配方式也主要是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只有到了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

但是他们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坚固的基石。《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论述未来社会的主要著作。

本文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共产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总结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他在书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对世界无产阶级的贡献也很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劳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相继成立。68岁的恩格斯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一项新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指导建立一个新的工人联盟。

他亲自指导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像少年人一样投入战斗”。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18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届国际会议成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二是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解,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三是按照自然规律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五是最终向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但他们还一再强调:

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运用,应当始终立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

为了揭示这场战争的本质,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列宁对帝国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瑞士的伯尔尼,列宁查阅了数百份文件,两年内写了20篇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他呼吁农民和工人不要为资产阶级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流血卖命,主张将这场战争转变为国内战争,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战争。

1916年春天,列宁出版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经明确表示,社会主义革命“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这就为俄国革命有可能率先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世界无产阶级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三位伟人。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2

从贫苦家庭出身的穷孩子到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罗伯特·欧文无疑已获得了人生的成功,而他亲身经受过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让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试图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新和谐”公社。

和夏尔·傅立叶明显不同的是,欧文具备了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通过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教育制度等举措,欧文的“新拉纳克工厂”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

而之后在1820年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

可是此时,资产阶级对欧文给予穷人教育机会和其它福利感到非常恐惧,所有主流社会,包括政界、媒体,都对他进行了封锁。

为了证明自己改造社会的计划是可行的,欧文把目光投向了“充满希望的新大陆”——美国。1824年,欧文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

这一次,他没有成功。“新和谐”公社几乎耗尽欧文全部资产,最终土崩瓦解。

欧文的思想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巅峰,可“新和谐”公社却只是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仇视和资产阶级矛盾卫道士们一致反对中,孤岛逃不脱沉没的命运。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才能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孤岛将形成群岛,并最终保持不可战胜。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应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将职工的利益与中心的整体利益进行有机的结合,分配工作的时候既要考虑中心工作的整体安排,也要考虑职工个体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好,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中心的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达到双赢。

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3

《正道》的编剧和导演对自己想要表述的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明白。他们反复向观众阐述了一个观点:那段历史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反派和反派人物,只有特殊环境和情境下催生出的一幕幕人间悲情。他们试图从更高的历史观、用更客观的人文主义角度,去解构他们的镜头所揭示的历史。例如编导以浓墨重彩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杨家兄弟相残的遗憾和杯具,但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观众这都是国民党、杨立仁的错。看完《正道》,笔者觉得:编剧和导演想在这部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超越一部普通电视剧通常带给观众的印象与期盼。因此,这部电视剧的看点不在热闹喜庆,而在思索,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正面思索。

看完《正道》,你说剧中的诸多人等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罢,但他们继承了“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却信仰不一样,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虽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黄埔的精神和凝聚力不变。充满浩然正气的一部《正道》,写尽了中国人的阳刚之美,以及好男儿为能够顶天立地而付出的悲壮代价。(boxun)

《正道》虽然仍是一部歌颂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夺取全国政权的电视剧,但它不是纯“歌德派”的作品。《正道》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革命战争史,大讲国共之间的兄弟骨肉之情,重新诠释国共两党兄弟携手与兄弟反目的爱恨恩仇。离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历史越久远,越能跳出当事人的爱恨情仇,以更宽广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风云。我坚信这天的观众看完《正道》后,大多会有“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对《正道》编导们的这一番苦心,不知海峡对岸的小马哥有没有心领神会。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4

“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这是暴风雨和疯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开拓。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

'伴随着那充满激情、响遏行云的歌声,我们沉浸在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乌托邦岛上,英国人莫尔在苦思冥想,为何会发生'羊吃人'的悲剧,怎样才能人人平等;太阳城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黑暗中顽强不屈地寻找光明,如同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叛逆贵族圣西门,为了探索真理,毁家破产,义无反顾,由显贵变成战士,由阔商变成穷人;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异想天开,大胆进行'法郎吉'试验,创造了'>和谐社会'最早的雏形;美国印第安纳州,欧文呕心沥血,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电视片就这样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大胆实践。本文运用大量生动的史料和珍贵的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刻而准确的解读。并通过主持人的讲述、视频剪辑、权威专家访谈等形式,全面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宏伟历史图景。

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句名言:“欲知道,必先造史”。“这意味着要掌握‘大道’,首先要研究‘大道’的历史。

其所谓'大道',即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历史不仅包含着人类的“道路”,而且对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深入挖掘、梳理和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将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兴替得失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深入回顾,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电视政论片佳作。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需要了解自己,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自己,亿万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也需要了解自己,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怎么做。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被困难所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不为各种流言蜚语而心神不定,不因暂时的低谷而惊慌失措,《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这部电视片用翔实的历史实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500年里,有成功也有挫折,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将继续走得很远。我们的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以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来励志,以艰难创业历程中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为楷模,将有助于我们明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激励我们为完成历史使命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并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一面镜子。《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挖掘提炼,艺术地再现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它不仅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发展和势头,也描述了我们走过的弯路和付出的代价。只有研究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安居乐业、忧患以史强、永不言败。一方面发扬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坚持被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不再重犯过去犯过的错误。

我们就能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完成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写下21世纪的辉煌篇章。就像该片主题曲所唱的那样:'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条路越走越阳光,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

'(二)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没有支撑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美好理想鼓励他们走到生命的尽头,留下了感人的一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

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当“冬宫枪声”响起时,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打破,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在世界上产生轰动的成果。正如接受电视采访的专家所说,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然而,中国共产党胜利74年后,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和锤子旗帜的土地上,苏共失去了政权,社会主义旗帜于1991年12月31日再次飘落。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

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

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悠久历史采取了完全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

他说:“伟大的革命家切尔尼切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不是涅瓦街的人行道。

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列宁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啊!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合历史要求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他们总是以旧换新,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螺旋形上升、波浪似发展,走着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的曲折和局部的倒退是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但它是一种剥削制度,而不是另一种剥削制度。在英、法等国,封建王朝的复辟发生了。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从根本上消除剥削制度的伟大革命。它诞生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剥削阶级的绝望抵抗,再加上经验的缺乏和人为的失误,所以出现一些挫折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长期的发展,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所以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以,不要惊慌,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走了,没用,没用。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已经落下,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正在飘扬,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事实为邓小平同志的预言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就没有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坚决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精神”,“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5

《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瞿、杨两个家庭的五个青年在20世纪初中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发生的情感纠葛、不同的理想和主义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片子将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经巧妙的构思,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我喜欢片中对人性的描述,各种情感复杂交织,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即亲情、爱情、友情。

以前看过的这类历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浓厚,是非观点明确,而此片却与传统的历史片不同,没有去大肆宣扬胜利者的辉煌,也没有渲染失败者的狼狈。片子讲述了国共两党中的精英故事。让我们看到,生长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么,都是有思想、有素质的,给人感觉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片中最抢眼的是杨立仁,人长得并不帅,可非常出色,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的参谋,到中统特务、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无论着中山装、西服还是军装,看上去都那么有气质,虽然是个反派人物,可很豪气,很有男子汉的气魄。他的魅力从到上海做了中统后突显,一派贵族气质、多智善谋、特务的阴郁和内心的冲突,以及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林娥的那场感情戏,让许多女人爱慕他理性背后的痴情。孙红雷饰演一号男角儿杨立青,一个成功的八路军将领,演得也不错,说话幽默、处处逗乐,感觉挺真实,不过总觉得还应该更豪气、更英雄一些。

不过,整部片子的总体感觉很不错,场面恢宏,拍技不凡。我喜欢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点是片子中的主要角色都不低俗,个个都有极高的理想和精神。无论是什么主义,无论在何种状态下,他们的纷争只有主义的不同,道路的不同,而没有个人的恩怨,人格的互贬。片中的四大男角儿都很棒,有思想、有气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那一时期并不缺乏精神,虽然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个个都有理想,人人都很爱国。历史没有走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有志之士,为国家付出了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崇敬。人们希望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这部片子,给人这样一个感觉: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那个时代有那么多的爱国精英、优秀人才,因主义不同,不能宽容,企图致异党于死地,最终却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我想这是当时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政党利益至上,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历史已经过去,不再重演,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宽容,更多理解,以文明的方式解决主义和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而不再是战争。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6

《正道沧桑》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来的历史进程,使我从直观上认识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进化道路。同时,我也学到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大起大落、成功挫折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的思想和工作有帮助和启发的三个方面:

一. 找准目标,克服困难。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决不能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个人或整个单位在工作中的进步和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认识到这一点后,首先要把工作目标搞清楚,从大到小,从远到近。大目标可能是几年的工作预期,小目标可能是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有了目标才能不盲从,才能避免走错路。在有了目标之后就是放平心态,积极努力工作。在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暂时的挫折,甚至局部的挫折。

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工作一定会有提升。

二. 不断学习,锻炼。这对我个人来说特别重要。我刚到新单位不久,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逐渐融入了新的工作。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一是行业知识,主要包括与邮政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项工作需要法律法规的知持。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这对增强工作自信信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 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需要创新,日常工作也需要创新。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和任务后,要积极思考,勤于发现,勇于创新。创新应体现在工作方式和方法、学习和消化相关理论知识、协调工作关系和各方面的沟通上。

通过创新来促进后续工作的发展。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7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范文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国民党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

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信奉以杀控权的原则。所以中国人认为,这两种原则只是文化的表现,而其实质仍然是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知道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里,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毁?据有关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土匪”等等,再加上共产党近千万烈士,绝对不应该少于千万!其中,国民党和蒋介石确实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但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能否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看这样的电视剧时有什么感觉?如果还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感觉,可以说中国人民真的很可悲!在经历了如此痛苦的历史之后,很多人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

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些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表,用这个“真理”随便杀人的时代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美国**奥巴马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

“不管美国人在不同问题上的分歧有多深远,都不能用**的暴力手段解决!“但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还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8

在21世纪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论》风靡全球,无论是各国政要还是青年学生们都想从中窥探经济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为何这本著作会在出版后的一个多世纪后,再次掀起阅读狂潮?在资本主义掌握世界霸权的时代,《资本论》的热销必定有其道理。

《资本论》论述了资本家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恩格斯对此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方面,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写作,另一方面,他为马克思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案例。他们会见了被资本家剥削和压榨的工人。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那些没有精力在家吃饭的工人可能无法治愈生病的孩子。

伦敦,这个繁华而又发达的城市里,一边是富豪们、资本家们挥金如土,另一边却是成片的贫民窟,甚至连这一顿饭都不知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资本主义迟早要面临隐藏着的巨大危机。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九集,着重介绍了马克思在创作这本著作时的艰辛,每周六英镑的房子住不起被房主叫警察赶了出去,每周五英镑的小旅馆也付不起房租,实在难以过下去的时候,曾将衣服当在当铺里。等到马克思得到了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阅读证,更是将每天的时间全部花在这里,从历史学、法律学的书看到农艺学、解刨学,他利用了一切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摘抄、整理资料,甚至连当时议员都懒得翻阅的蓝皮书都认真仔细的研读,想要一探资本主义资产的秘密。马克思说“我为了为别人争取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个小时”。

作为那个时代的革命家和伟人,马克思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广大工人阶级应得的利益而奋斗。

资本的本质是对剩余价值的阐述,揭示了资产阶级资本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给出了剥削工人程度的计算方法。让工人乃至全世界了解资产阶级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的本质,在平等价值交换原则的掩护下,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占有被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他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论是奴隶主还是封建领主,都拥有基本的生产资料,在被剥削者个人完全占有或农民依附于封建主的条件下,都被残酷地剥削。然而,资本家并没有完全拥有工人的人身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但是,资本家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地提取剩余价值。

包括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描述了工人们不断地完成重复的机械动作,资本家们通过提高车间工件的运转速度来加强工人们的劳动强度。虽然工人在运动中得到了每天工作八小时的优待,但资本家并没有放弃去提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从延长劳动时间到提高劳动强度,运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函数逐渐显现出来。由于个体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工人从另一个角度和程度挤压和剥削劳动生产。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斗争了一个多世纪。工人阶级一直在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劳动报酬,资本家也在改变剥削工人阶级的方式。在资本家从劳动者那里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劳动者应当得到的劳动报酬达到稳定值之前,这种斗争是不会停止的。甚至可以说,当资本家不再追求剩余价值的剩产时,这个社会将向更多人期待的下一个更好的社会转型。当然,新的矛盾也会突显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必然有其主要的社会矛盾。人们将永远为他们梦想中的美好社会而奋斗。

2014年12月22日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9

《资本论》通过对资本的道德批判,提供了一条消解资本非人道性的正义大道,这就是“剥夺者被剥夺”,彻底消灭资本存在的空间。《资本论》向全人类宣告: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剥夺者被剥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代世界,不仅在资本主义王国,这个“资本主义外壳”还没有达到“就要炸毁”的底线,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依然允许私人资本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但当资本存在时,它所产生的不人道因素就会存在。资本的非人性对我们今天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政治生活领域的道德沦丧、人性扭曲、官员腐败等现象,大多与资本的不人道性有关。

例如,黑窑、黑矿、黑势力、假商品、毒食品、毒环境等,多是资本的“吸血”本性使之然。据报道,山西黑窑厂事件中,至少有1000名儿童被骗打工。最小的8岁,最大的13岁。 2007年6月,400多位绝望至极的家长在网上联名《泣血呼救》,惊动了党中央,下决心挖出了一个个黑砖窑,那些一幢幢一件件目不忍睹的非人性的虐工事件,乃至摧残致死致残等血淋淋的事实令人发指。

社会生活中一些群体性事件和仇富心理的产生,与资本的非人道破坏,甚至直接诱因密切相关。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所破获的一个个案例也告诉我们,与其说是“红颜祸水”,不如说是“‘吸血鬼’祸水”;腐败现象多是由不法资本的贪婪血手催生出来的畸形儿。抵御资本的非人道性破坏,既要严法令、讲道德,规范资本目无法纪道德、恣意横行的“吸血”妄为,更要警惕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袭。

我国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实际上是为资本的非人道性破坏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这种思潮所鼓呼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所谓的“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烂苹果论”,无非是鼓动要把看好的国企赶快卖掉,否则等到变“老”了、融化了、烂掉了,非得下嫁、贱卖、甩卖不可。

有的甚至为官员腐败大唱赞歌:“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减少再分配障碍”,“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能“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等,如此等等,不一而论,一句话,只有资本主义私有制+腐败,中国才有出路。可见,要抵制资本的非人道破坏,必须高度警惕,反对新自由主义。

资本是把双刃剑,在劈开财富急剧积累之路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把人性道德之花斩杀。防范和抵制资本的非人道破坏,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而持久的重大任务,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历史责任。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10

沧海桑田,岁月轮回,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页,是社会进步之必然,无分对错。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各式各样的战争片陆续上演,随着年初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又迎来了谍战片《潜伏》,还品味着那份紧张和激动,又迎来了各电视台正在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片大概是所拍的近代战争片中最为全面的一部片,称得上的全景式重现近代的历史,一部完整的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在剧里面清晰地重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场景,以人物的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为主线,为我们还原了一部有血有泪精彩动人的近代革命史。

故事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这是讲述了25年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先说信仰,不能说立青对了,立仁错了,在那个时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信仰不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基于信仰不同的对抗,这是一种很深层的羁绊。立华在国民党政府办公,不能说立华没有忧国忧民的心,不能说她不为老百姓着想。像另一个人物,范希亮,能说他是坏人吗?他抓了共产党员瞿恩,即使明明不忍心,也没有偷偷把他放走,并亲手枪决了他,能因此说他坏吗?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忠士,只是他错信了一个腐败的政府。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拼尽全力,身先士卒,为悍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胜过牺牲于骨肉相残的黄埔同窗之战。多么的铁骨铮铮!这部片的最大优点,就是不贬谁也褒谁,一切按事实说话,海纳百川。想想也是,同是中国人,同是从民主革命时期一起成长起来的人们,怎么能从真正意义上分清呢?怎么就能分辨出谁好谁坏呢?

杨家三个孩子,哥哥立仁是国民党的高官,弟弟立青是共产党的大将,25年来,他们合作过也对抗过,可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立仁收到了立青问候的电报,感动的落泪,虽然从那时的立场来说,他们是对立的,但就如他说的:在这个时候还能收到这样一封家书,又怎么能让我不想念这个弟弟。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当立青看到哥哥立仁在战场上的遗留物时,赶快让人分辨俘虏,当告知没有时,眼圈都红了,他担心哥哥已战死沙场,当得知哥哥不在战场时,看得出他松了一口气,从政见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期他们是完全对立的,可再怎么对立,又怎么能把血肉亲情分开呢?

立青不用多说,有正确的信仰,光明的形象,为解放事业一直奋战不息。倒是立仁,他身为国民党高官,他既要不唯于力地执行国民党的一切命令,即使知道是错的,他还是得坚决执行,可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亲情的人。我相信,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就像林娥说的,立华收养了他们(共产党)的孩子,瞿恩最后写的一封信,通过立仁转交到立华手中,立华又通过关系发表在了报纸上,让瞿恩的亲人和领导,知道了他在临死前依然坚持他的信仰,对党忠贞不二。可这些,不又都是抓瞿恩的立仁帮忙办的吗?这又怎么说的清呢?

在战场上,立青遇到了很多他在黄埔时的同学,“同窗是同窗,钢刀归钢刀”,在战场上,为各自的信仰而奋战,可到了场下,他们依然是同学,汤沐雨你成为了俘虏,但不会改变我们是同学的关系,即使到了共产党执政的年代,他是败兵之俘,立青是胜利之将,改变不了的,依然是同学关系,依然是曾经的称兄道弟。

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便产生了特定的情感。瞿恩和立华,彼此深爱,政党的不同让他们有爱也不能在一起。立仁和林娥,如果换在当下的和平年代,他们是否有可能呢?让我最为郁闷的,是几经波折最后重逢的立青和矍霞,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革命基础,有同生共死的经历,更重要的,有深爱彼此的心,可瞿霞却偏偏选择了别人。在最后瞿霞临终前留给立青的信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把自己完整地交给她最爱的男人,就不如守缺吧,因为最珍贵的,已经留在我们心里那块最纯净的地方了……”可我看完了,却有无尽的难过,难道非得坚守不在乎天长地经,只在乎曾经拥有吗?

故事到1955年结束了,这些革命者们的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句号,因为到了1957年,又将会有一场持续20年的运动,像立青这样和国民党一直交织的人生,在那个时期能全身而退吗?立华带着梅姨和孩子回来,他们的人生又会怎么样呢?我的心悬着……

正道沧桑观后感 篇11

目前央视8频道及一些省台正在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各种**也在热炒这部电视剧,就忍不住**了几集。它所描写的就是以几个家庭为背景的1949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或者说是1924-1949国共两党的残酷斗争史。主线是杨立仁(国民党)和杨立青(共产党)兄弟互相残杀的历史,或是广州黄埔军校两党互相残杀的历史。

这样来编>故事,确实有相当深刻的涵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俩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分成两个集团(党派)互相残杀的历史。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国民党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

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信奉以杀控权的原则。所以中国人认为,这两种原则只是文化的表现,而其实质仍然是几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知道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里,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毁?据有关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土匪”等等,再加上共产党近千万烈士,绝对不应该少于几千万!其中,国民党和蒋介石确实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但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能否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看这样的电视剧时有什么感觉?如果还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感觉,可以说中国人民真的很可悲!在经历了如此痛苦的历史之后,很多人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

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些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表,用这个“真理”随便杀人的时代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美国**奥巴马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

“不管美国人在不同问题上的分歧有多深远,都不能用**的暴力手段解决!“但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还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二)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制作的作品至少告诉我,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在将军肩带上锻造成耀眼的星星,炮灰也达不到他们的想像:

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书记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不带领穷人出丑,即使他们努力工作了几年,也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社会地位。而'喜儿'们呢?只是把原来的“吊”自杀改成“塔吊”和“珠海大桥自杀”。

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相关阅读

  • 重生观后感(集锦十一篇)

    你知道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吗?在我们学习成长过程中,会观赏到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如此,心中经常还伴随着感动和见解。我们应该将其总结成观后感以便于分享他人,写观后感,重在记录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笔稿范文网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重生观后感”的详细解读,保存本文方便随时参考!...

  • 重庆观后感汇集十一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重庆观后感汇集十一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20注定不平凡,此前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武汉成功录制。现在它终于播出啦,,主题是“普及防疫...

  • 党建观后感精选十一篇

    优秀作品让我们受益无量,优秀的电影更能激发人的思考。 写观后感可以将当时的心情和印象记录下来,观后感是一个促进我们学术成长的好练习,写作品名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篇文章将综合分析和探讨“党建观后感”的多个方面,请将此篇文章加入您的阅读收藏!...

  •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实用十一篇)

    经过精心修改,栏目小编为您编辑出了这份精选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或许本文可以帮助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观看电视和电影是很多人选择的放松方式,内心也会有很多感悟。记录下让你共鸣的地方是最好的做法,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 董存瑞电影观后感(汇集十一篇)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我们的脑中会多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观后感是心灵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观后感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理顺心中的突破口,为了满足您的需求笔稿范文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董存瑞电影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您帮助和支持!...